此诗《送黄太宰先生致仕》由明代诗人罗钦顺所作,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与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想象,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首联“马船横压大江湄,且对离筵赋别知”描绘了送别场景的壮阔与深情。马船在大江边停泊,面对即将离去的朋友,诗人以赋别的方式表达不舍之情。这一句通过“马船”与“离筵”的形象对比,既展现了送别的隆重,也暗示了朋友间深厚的友谊。
颔联“天上风云还似昨,古来卿相亦如斯”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将眼前的离别与历史上的风云变幻相联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古人命运的思考。这两句意在说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间的离合悲欢都是相似的,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颈联“青山自是通行路,黄发何妨再起时”则转而对友人的未来寄予希望与祝福。青山象征着自然与永恒,暗示着即便归隐,生活依然充满可能;黄发代表年老,但诗人鼓励友人不必因年岁增长而放弃追求与重新开始的机会。这两句充满了乐观与激励,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归隐后生活的美好期待。
尾联“家近兰亭春正好,未应高兴减羲之”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归隐后的理想生活场景。兰亭是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春日里生机勃勃,正是享受生活的好时节。诗人以此情景寄托对友人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才华与志趣的赞赏,希望他能在归隐生活中继续保持创作的热情与活力,如同王羲之那样,即使在闲适中也能保持高雅的艺术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