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张艾的《绕佛阁》。从词的内容来看,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渚云弄湿,烟缕际晚,江国遥碧。”开篇三句便营造出一种水乡暮色中的静谧氛围,江水在远处流淌,带着一点蓝色的忧郁。这里的“渚”指的是水边的小洲或沙滩,“弄湿”则是云雾濡湿了这些地方,营造出一种水乡迷离的情景。
“鸿过无迹。”这句用了典故,意指大雁飞过天际,却留不下痕迹,比喻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这里的“鸿”是指大雁,而“过”则表达了一种离别和流逝。
“怕闻野寺孤钟动凄恻。”作者表达了对寺庙中孤独钟声的恐惧,这钟声在空旷的晚风中回荡,带来了无尽的凄凉感。这种感觉是人们对寂寞和孤独的共同体验。
“小桥路窄。”这里的小桥和窄路,描绘了一种隐秘幽静的空间,让人不禁联想到了人生的崎岖与选择的狭窄。
接下来的“疏袖暗拂衰草,愁听蛩语还寂。”则是对秋夜中人们独处时的情感写照。这里的“疏袖”指的是衣袖宽松,而“暗拂”则表现了作者在月光下轻抚着野外的衰草。同时,蛩虫的鸣叫声也让人感到心中的寂寞。
以下几句“可堪过了,龟纱负瑶席。荏苒露华白。一夜秋窗惊晓色。”则是对时光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龟纱”指的是古代的床帐,而“负瑶席”则是一种精致的装饰,这里形容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夜晚。接着,秋天的露水在叶尖上凝结成珠光宝气的景象,更是突显了时间流逝后的凄美。
“柳影孤危,残蝉空抱叶。”这里的柳树投下孤独的影子,而那些已经失去了歌声的蝉虫,只能空握着枯叶。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生命力在秋天的衰退,以及对逝去美好的留恋。
“想摇落关情,归梦频折。物华消歇。”作者表达了想要摆脱那些与过往的牵挂,但又总是在梦中与它们不断地告别。这里的“物华”指的是世间万物,而“消歇”则是对这些美好事物最终都要逝去的感慨。
最后两句“尽倒断寒塘,幽香先灭。怨红供、拒霜啼颊。”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在秋冬交替时期的消亡,以及个人情感的绝望。这里的“断寒塘”形容了水面被冷风一夜之间凝固,“幽香先灭”则是在告别即将逝去的花香。最后,作者对供奉的红色食物(可能是祭祀用的)和拒绝霜冻啃咬颊边(形容极度寒冷)的感慨,也反映了对生命消逝的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过往美好的留恋,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生命易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