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浴佛禅庵

晚来投宿急呼僧,偶惬幽情高阁登。

阁外烟林阴叠叠,影来窗牖翠层层。

悟空入定原无相,宗棒传心自有灯。

夜雨钟声禅半榻,悠然清虑寂严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投宿于禅庵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禅意。首句“晚来投宿急呼僧”,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急于寻求安宁避世的心态,同时也暗示了禅庵作为心灵栖息之所的角色。接着,“偶惬幽情高阁登”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禅庵高雅环境的意外满足和欣赏。

“阁外烟林阴叠叠,影来窗牖翠层层”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禅庵周围自然景色的静谧与生机,烟雾缭绕的树林与翠绿的光影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这种景象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悟空入定原无相,宗棒传心自有灯”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禅宗修行的主题。悟空入定,意味着在寂静中达到心灵的纯净状态,而“无相”则体现了佛教中对物质世界虚幻本质的理解。宗棒传心,象征着通过禅宗的实践和教义,传递智慧和真理,而“自有灯”则可能寓意着内在光明的觉醒和指引。

最后,“夜雨钟声禅半榻,悠然清虑寂严楞”两句,将画面推向高潮。夜雨中的钟声,既是自然界的声响,也是禅修的象征,它与诗人的内心对话,带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体验。坐在半榻之上,诗人的心境变得清澈而宁静,仿佛与外界的喧嚣隔绝,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专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庵环境的描绘和对禅修体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与内在觉醒的追求,以及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收录诗词(543)

黄公辅(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阳台晚望山在汉川城外以候按台驻

巀嶪孤峰倚碧霄,阳台旧迹几昏朝。

水兼天去晴川渺,山度江来赤壁遥。

四望烟光浮晚翠,数声啼鸟弄春娇。

有无云雨都休问,且得半閒物外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汉川候按君未至

长途日日促鞭缰,岂谓淹留在楚乡。

柳絮因风飞扑面,啼禽又觉送春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送春

何处送春酒一杯,风为信使雨为媒。

有期难作攀留计,莫语空登寂寞台。

蝶绕篱边深缱绻,花浮水面重徘徊。

相思直待梅花发,又是东君一度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刘亲家隔宿东岳寺

晚来借宿古丛林,绕树穿云丈室阴。

纸帐蒲团分梵席,疏钟鸟语逗禅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