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登姜相台(其二)》由宋代诗人吴栻所作,通过对姜相台的登临,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联“苑门北出祸匆匆,叩马何人独记公”,以“苑门”象征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紧迫,暗示了历史人物在时间洪流中的短暂与被遗忘的风险。诗人通过“叩马”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历史长河中对某位重要人物的追忆与纪念,强调了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价值与记忆的重要性。
颔联“葬厚欲裁宁诈直,谋南能利倍其忠”,进一步探讨了历史人物的道德与功绩。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葬厚”与“诈直”、“谋南”与“利倍其忠”进行对照,揭示了历史人物在追求功名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真实性的思考,以及对道德与利益之间平衡的探讨。
颈联“刚各腊后乔林雪,废迹秋来败叶风”,转而描写自然景象,以“腊后乔林雪”象征历史人物的遗泽如同冬日里坚韧不拔的树木,即使在严寒中也依然挺立。而“废迹秋来败叶风”则描绘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辉煌的事物逐渐衰败,如同秋天落叶般随风飘散,寓意着历史人物的影响与痕迹在时间的冲刷下逐渐淡去。
尾联“华表千年相对鹤,长看碑锁旧亭中”,以“华表”与“鹤”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精神与品格的永恒追求。华表作为古代路旁的标志,象征着历史人物的精神遗产;而“鹤”则常被视为高洁之物,寓意着历史人物的高尚品质。诗人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精神永存的信念,以及对其品格与影响的长久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姜相台的登临与自然景象的描绘,结合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道德与人性的深入洞察,以及对历史人物精神遗产的崇高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