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古人有奇趣,寒夜起读书。
我庐虽不广,俯仰自有馀。
涤虑入秋清,涉想含春愉。
生物观气象,弥满忘寒儒。
素心期未来,沉吟定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时期,对往昔在西湖边幽居生活的回忆与感慨。诗中通过“古人有奇趣,寒夜起读书”开篇,引出对古人智慧和生活情趣的向往。接着,“我庐虽不广,俯仰自有馀”表达了即使居住环境简朴,但内心世界丰富,足以自得其乐。
“涤虑入秋清,涉想含春愉”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心境的纯净与愉悦,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宁静,春日万物复苏的生机,都让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与满足。
“生物观气象,弥满忘寒儒”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体验,诗人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感受生命的活力,仿佛忘记了外界的寒冷与束缚,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最后,“素心期未来,沉吟定何如”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思考,虽然心中保持着朴素而纯净的心态,但对于未来的走向却充满了不确定与深思,体现了诗人既乐观又略带忧郁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与未来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抒情与哲理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不详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人间何处无良夜,难得二人相对閒。
踏雪冲泥曾不厌,俗情凡语已全删。
廿年愁隔春明梦,晚遇仍同侍从班。
六十逢辰是佳节,菊萸荐酒好开颜。
经筵左右九十日,便了孤臣一往心。
耿耿填胸终不下,磐磐盖世更何寻。
早拚削迹仍摧辱,除是看山有笑吟。
廿载思归归已得,峡江秋气万重深。
醰醰二老爱王朱,空谷偕来兴不孤。
下榻谈深非世味,付谁别后感西湖。
死生宁顺庸关虑,悲愤人天岂异途。
耆旧因依回首尽,残年残泪尚难枯。
千秋几丙子,绝代一东坡。
置酒为公寿,年年逸兴多。
老嫌金带重,客爱紫裘歌。
一笑风流在,花枝发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