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自长沙还植兰竹于东西轩调官京师逾年而归兰竹皆衰悴感而成诗

柴桑衰晚爱吾庐,三径归来手自锄。

但得叔卿长饱饭,不妨孝若老谈书。

兰因采佩枝先瘁,竹为凌霜叶自疏。

留骨庙堂宁曳尾,鲁门无用祀爰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晚年我更爱我的简陋居所柴桑,从外面劳作归来,亲手修整小路。
只要有叔卿这样的朋友能常来饱餐一顿,有孝若这样的老人陪伴读书就足够了。
兰花因为采摘而枝干憔悴,竹子在严霜中叶子自然稀疏。
我宁愿留在朝廷贡献余生,也不愿像鸥鸟一样在鲁门闲居,无所事事。

注释

柴桑:诗人居住的地方。
衰晚:晚年。
吾庐:我的房子。
三径:隐士的小路。
归来:返回家中。
手自锄:亲手除草。
叔卿:朋友的名字,代指知心朋友。
长饱饭:常常一起吃饭。
孝若:老人的名字,代指年长的伴侣。
兰因采佩:比喻因采摘兰花而憔悴。
枝先瘁:枝条先枯萎。
竹为凌霜:竹子在霜寒中。
叶自疏:叶子自然变得稀疏。
留骨庙堂:留在朝廷效力。
宁曳尾:宁愿像龙一样留下骨头。
曳尾:像龙一样自由自在。
鲁门:这里借指隐居生活。
无用祀:无需祭祀。
爰居:悠闲居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家后种植兰和竹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通过对柴门、庐舍的维护,以及与叔侄共享简单晚餐的喜悦,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回归自然本真的人生追求。

诗中的“兰因采佩枝先瘁”和“竹为凌霜叶自疏”,不仅写出了兰竹在季节变迁中渐渐衰败的景象,也隐喻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情感。

最后两句“留骨庙堂宁曳尾,鲁门无用祀爰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身后名利的淡然,以及不愿为世俗礼仪所累的心境。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

收录诗词(237)

杨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天宁节

祥开若木射瑶光,淑气先春景自长。

玉陛风閒飞綵绶,兽炉烟暖袭珠囊。

云门羽鹤仪仙仗,天上蟠桃荐寿觞。

已见晶辉环帝座,定应长照鼎宫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王簿清辉亭

黛染烟螺拂槛低,抱城流水绿逶迤。

澄澜碎影摇青镜,斜日流峰隐半规。

坐上盈樽无俗客,壁间照夜有新诗。

登临已动忘归兴,况复清谈足解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乐语口号(其一)

庭下秋风飐旆旌,使君爽气逼人清。

功名共喜千龄会,尊酒仍逢四事并。

甘谷残英留晚翠,雍门馀曲有新声。

莫辞酩酊同民乐,凤诏行催上玉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乐语口号(其二)

灵槎初泛斗牛间,隐隐晶光照夜寒。

况是春城多乐事,果逢星节驻征鞍。

使藩暂屈留旌旆,云路均同接羽翰。

已写风猷传乐府,更磨琬琰一时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