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先僧送泉水

泉斋爱泉如爱玉,每向名山观未足。

长言世味无此真,俗客浪誇鱼我欲。

匡庐瀑布故有名,几回坐饮龙池清。

不知泉亦我知否,我独与泉如结盟。

兹行未暇登山寺,远汲双瓶解焦思。

老僧闻我送茶来,笑揖山灵谢珍赐。

剩携阳羡新春芽,夜烹落尽青灯花。

吾泉在惠久能味,岂以异好成遗遐。

相将一碗复一碗,此味天教吾辈管。

明朝西望双虹垂,放笔大书湖水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题为《开先僧送泉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泉水的喜爱之情以及与之结下的深厚情谊。诗中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真谛的感悟,还融入了与僧侣之间的情谊,以及对友情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首句“泉斋爱泉如爱玉”,以“爱泉如爱玉”比喻诗人对泉水的珍视,如同对待珍贵的玉石一般,表达了他对泉水的深情厚意。接下来,“每向名山观未足”则说明了诗人对泉水的热爱已超越了名山大川的美景,显示出他对泉水的独特情感。

“长言世味无此真,俗客浪誇鱼我欲”两句,诗人通过对比世俗生活的虚伪与表面的浮夸,强调了泉水的纯净与真实,表达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客人的讽刺。

“匡庐瀑布故有名,几回坐饮龙池清”提到了著名的庐山瀑布,但诗人更愿意沉浸在泉水的清冽之中,暗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独特品味。

“不知泉亦我知否,我独与泉如结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泉水之间的默契与亲密关系,仿佛他们之间有着某种约定或盟约,共同守护着这份纯净与美好。

“兹行未暇登山寺,远汲双瓶解焦思”描述了诗人为了获取泉水而不辞辛劳,即使远行也心甘情愿,体现了他对泉水的执着追求。

“老僧闻我送茶来,笑揖山灵谢珍赐”表现了诗人与僧侣之间的友好互动,老僧的微笑和感谢,不仅体现了对泉水的尊重,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剩携阳羡新春芽,夜烹落尽青灯花”描绘了诗人夜晚烹茶的场景,用“阳羡新春芽”象征着新鲜的生命力,而“落尽青灯花”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吾泉在惠久能味,岂以异好成遗遐”表达了诗人对泉水品质的自信,认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泉水的品质和价值不会改变,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永恒追求。

最后,“相将一碗复一碗,此味天教吾辈管”强调了诗人与泉水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对这种美好体验的珍惜,同时也暗示了这种体验是上天赋予的恩赐。

“明朝西望双虹垂,放笔大书湖水满”以对未来美景的期待结束全诗,预示着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泉水的赞美和与之结缘的经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为黄公献题和靖咏梅图

江梅万树万树春,水边一株偏可人。

山人观物著妙语,云月惨淡愁花神。

诗中香影本无色,宛然眼界翻成真。

谁今以色写香影,山人含笑花应嗔。

山人山人久寥落,风韵犹存松与鹤。

形式: 古风

竹鹤图歌

国之元老太原公,立朝鲠鲠持清忠。

作堂晋水近十载,但见歌颂传儿童。

祝公何言再入相,更期寿在乔松上。

东风吹嘘遍八埏,乾坤无言物有象。

绿竹猗猗鸟鹤鹤,石岩岩兮松落落。

众禽鸣树山起云,千花万花色相错。

苑马南来西入秦,献图称寿意独真。

惟天佑德辅皇极,岁寒贞操公其人。

宝也公门旧游者,有怀如画无能写。

愿公自寿寿苍生,士庆在朝农在野。

形式: 古风

为李惟诚题画

江边草亭好,兴在江上山。

山留万古色,白云时往还。

云来荡胸臆,云去开姿颜。

云哉或出岫,化为水潺潺。

观云复观水,有道心自閒。

策杖者何人,行将坐其间。

我怀李芜湖,欲谢功名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别王演之

驱马出国门,风动晨光绚。

我怀方南驰,北望逾眷恋。

之子何所来,昨别今再面。

嘱予彊加餐,执手当觞饯。

驾言询江东,畴应谢公选。

微词不自竟,舆诵若为献。

离筵纷陆离,宾客催入燕。

举首复叮咛,上马君乃先。

君言良过哉,相思泪如线。

经纶予何知,浮云未成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