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清诫》由汉代诗人高彪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探讨了人生的真谛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诗开篇即提出“天长而地久,人生则不然”,对比天地永恒与人类生命的短暂,引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接着,诗人列举了“饮酒病我性,思虑害我神”、“美色伐我命,利欲乱我真”等种种诱惑与困扰,指出这些因素如何侵蚀人的精神与生命,强调了保持内心纯净的重要性。
“神明无聊赖,愁毐于众烦”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当心灵被欲望和忧虑占据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随后,“中年弃我逝,忽若风过山”表达了时间流逝之快,以及中年危机带来的紧迫感。
“形气各分离,一往不复还”揭示了生命的不可逆性,强调了珍惜当下、把握生命的意义。接下来,“上士悯其痛,抗志凌云烟”赞美了那些能够超越世俗,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人。
“涤荡去秽累,飘渺任自然”鼓励人们去除杂念,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与纯净。“退修清以净,存吾玄中玄”倡导内省与修行,保持内心的清明与深邃。
最后,“澄心剪思虑,泰清不受尘”表达了净化心灵、排除杂念的愿望,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恍惚中有物,希微无形端”暗示了在混沌之中存在着某种超越物质的存在,而“智虑赫赫中,谷神绵绵存”则强调了智慧与内在精神力量的重要性,谷神象征着永恒不变的精神本质。
整体而言,《清诫》通过对人生困境的深刻剖析,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清明,追求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体现了汉代文人对于道德修养与人生哲学的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