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编修泽寰偕族人笃余明经自庐陵游江南携示文信国画像及手札墨迹谨题其后

兴亡细事耳,人气延天命。

吾乡有文谢,万靡挽使正。

谢像藏退庐,竦瞻缀微咏。

二妙开图幅,奇表嵩华映。

附上府理礼,出处痛执政。

作事信天去,一语公自评。

错落数百字,肝胆写豪横。

我欲饮其气,吐以斫枭獍。

压寐魔重重,造劫萌非圣。

狼籍蹄迹间,孤攀血泪迸。

形式: 古风 押[敬]韵

鉴赏

这首诗是陈三立在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所作,题于王编修泽寰携文信国画像及其手札墨迹之后。诗人首先感慨历史兴衰不过小事,人的气节却能延续天命。他提及家乡有如文信国这样的忠臣,能够力挽狂澜,维护正道。文信国的画像被珍藏在庐舍中,诗人仰望画像,深感其人格魅力,赞叹他的才情与品德在画中得以展现,如同嵩华山的奇景映照。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文信国的敬仰之情,认为他虽身处官场,但始终坚守原则,痛恨执政者的失职。文信国行事遵循天意,其言辞公正,令人深思。诗中数百字的描述,透露出文信国的豪迈与刚直,诗人甚至想汲取他的精神力量,以对抗邪恶。

然而,现实中的黑暗让诗人感到沉重,社会动荡不安,仿佛连睡眠都被困扰。文信国的悲剧性命运,让诗人悲从中来,泪水夺眶而出。他在狼藉的社会环境中,独自攀登,表达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文信国的形象和事迹,展现了诗人对忠贞气节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批判,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收录诗词(212)

陈三立(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可园传易图为陈伯雨翁题

昔岁寄江南,耆旧瞻四五。

播吟往还径,筇袂互翔舞。

一瞬扫霆雹,追忆指画肚。

硕果可园翁,望与钟阜伍。

等身杀青作,馀事记风土。

雅故启后生,人师骚坛主。

挺立兵戈际,其气如龙虎。

隐几出商歌,魈魅莫敢侮。

偶遭张藉阨,破翳神为弩。

天还读书眼,细字万物睹。

忧患老学易,證圣药狂瞽。

悠悠姬孔情,浃洽须眉古。

发蒙图中人,百代映谈麈。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四月朔蔡师愚仇徕之挈艇子寻青溪

闲坐初台爱柳林,亲操短棹遂出寻。

半湾新涨飘英合,数叠苍山落照侵。

衔寺岚光穿笑语,卧桥塔影带晴阴。

面墩更脱吹笳地,为接源头湿夜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石齐逸诗遗墨册闽人林研忱乞题

文山晚有吟啸集,尽出拘囚及绝粒。

嗟公此卷与之同,天挺人豪肺肠一。

婺源兵败誓九死,延喘从客仍把笔。

八十二章追咏怀,书势官奴句晞发。

平生遒义贯多艺,诗示鬼神想当日。

光芒寒胆声动心,传使百世懦夫立。

形式: 古风

后湖观荷

秋阴孕晨雨,凉色润郊郭。

游侣鱼贯前,野航欣有托。

捷疾脱箭靫,飘兀捲笋箨。

萧萧葭苇风,零语挂寥廓。

菱芡纷纠缦,细杂波光掠。

败荷犹映蔚,千顷青漠漠。

淤洲得柳堤,板桥半烧烁。

一二冲烟鸥,衔鱼眼中落。

棘径夹修篁,遂陟太傅阁。

云霄万古意,相顾年腰脚。

饥僧亦逃去,租吏稍朘削。

风景举目非,谁云世外乐。

小饮敌荒寒,积虑赦缠缚。

归随捆箬舟,听噪城门鹊。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