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留逸人(其一)

不知何许人,忽在陈留市。

生来无得失,物则有泰否。

春时看物生,秋冬看物老。

大意寓之笛,馀情付云鸟。

无处不可居,不问江与湖,亦不问田庐。

今夜入城市,往往呼狂夫。

狂夫胜独醒,以身葬江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赠陈留逸人(其一)》由宋代诗人徐积所作,通过描绘一个隐士的生活态度和心境,展现了对自由、超脱世俗的追求。

首句“不知何许人,忽在陈留市”,开篇即以疑问的语气,引出一个神秘的隐士形象,他突然出现在陈留的集市中,给人以惊喜和好奇。接着,“生来无得失,物则有泰否”两句,揭示了这位隐士对待生活得失的态度,他似乎对世间的一切都保持一种超然的平和,不为得失所动,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和领悟。

“春时看物生,秋冬看物老”两句,通过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隐喻人生的起起伏伏,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过程的深刻洞察。接下来,“大意寓之笛,馀情付云鸟”两句,进一步展示了隐士的生活情趣和精神寄托,他将内心的感悟融入音乐,让余情随云鸟飞翔,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心灵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画面。

最后,“无处不可居,不问江与湖,亦不问田庐”几句,表达了隐士对居住环境的淡泊态度,他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栖息,而非物质的富足或固定的住所。而“今夜入城市,往往呼狂夫”两句,则描绘了隐士偶尔走出山林,与世俗之人交往的情景,通过“狂夫”的形象,既展现了他对世俗的超脱,也暗示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狂夫胜独醒,以身葬江鱼”作为结尾,以反讽的口吻,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名利、沉溺于世俗的“狂夫”的讽刺,同时也强调了隐士选择独醒、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的价值和意义。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状态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由、超脱和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赠陈留逸人(其二)

有人持一管,不用芦叶卷。

能作陇头声,其女操六板。

吹者寓其声,拍者会其情。

情声与气貌,内外俱和平。

时时入酒家,便插几枝花。

归来无一事,醉卧日西斜。

人或问所得,答云无忧嗟。

或问其所欲,何物可相累。

我爱斯人者,富贵所不如。

有如此娱乐,作如何称呼。

呼为无忧人,画作无忧图。

更画几枝花,酒瓢与酒壶。

形式: 古风

谢叶祖洽

叶公有高义,常叩茅茨居。

不嫌杜微病,更附荆州书。

龚遂合驰传,郭伋方驻车。

海人受公赐,约在秋风初。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送沈判官

四月芙蓉花未开,王家客去登瑶台。

瑶台高在白玉京,麟毫玉谱书姓名。

名儒庾子能清悟,肯学买臣与严助。

受福王明不为身,泽遍生民便归去。

形式: 古风

酬传道

有客从东来,乃是徐方秀。

言行过乎恭,篇章一何富。

顾我白发叟,赠以青瑶枝。

我将投木桃,桃始开花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