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梁彦国别筑西山赋此寄怀四首(其四)

瑶蛮既荡灭,两山净如扫。

是处禾黍场,无复豺狼道。

奕奕司马公,殚猷赞鸿造。

风景古来无,吾迹恨不到。

美人恣遨游,于此事幽讨。

几度赋登高,与谁寻瑶草。

白发予垂耳,性痴慕高蹈。

杖策苦无力,安得从所好。

扁舟泊嵩台,待君歌浩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梁彦国在西山新居的向往之情,以及对过去岁月的追忆。首句“瑶蛮既荡灭,两山净如扫”以“瑶蛮”象征过去的纷扰和混乱,通过“荡灭”和“净如扫”表达出一种彻底的清除和净化,暗示了诗人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接着,“是处禾黍场,无复豺狼道”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改变,从充满危险和不安的“豺狼道”,转变为安全和平静的“禾黍场”,象征着社会秩序的恢复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奕奕司马公,殚猷赞鸿造”赞美了一位名为“司马公”的人物,他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奕奕”形容其英姿焕发,才华横溢;“殚猷”意指竭尽心力,充分施展智慧;“赞鸿造”则表示他参与并推动了宏大的事业或工程。这句诗表达了对这位杰出人物的敬仰和怀念。

“风景古来无,吾迹恨不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未能亲身体验这种变化的遗憾。这里的“风景”不仅指自然景观,也暗含了社会风貌和人文环境的变化。

“美人恣遨游,于此事幽讨”则转而描述了友人梁彦国的生活状态,他自由自在地在西山游历,深入探索这片新居的每一个角落,享受着宁静与美好的生活。

“几度赋登高,与谁寻瑶草”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友人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再次与友人一同登山、寻找瑶草(象征珍贵之物)的渴望。

“白发予垂耳,性痴慕高蹈”则是诗人自述,年岁已高,但内心仍保持着对自由、高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性痴”并非贬义,而是指其纯真、执着的本性。

最后,“杖策苦无力,安得从所好”表达了诗人因身体原因无法亲自前往西山,实现自己的愿望,流露出一丝无奈和遗憾。

“扁舟泊嵩台,待君歌浩浩”则是诗人想象中的场景,他乘坐小船停靠在嵩台,等待友人归来,一起畅饮高歌,表达出对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和深邃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34)

区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中丞古林何公应召还朝

古来献纳重兰台,五色花笺日下裁。

地切西清分雨露,文从北斗仰昭回。

铜龙晓辟黄封入,金马朝回锦帙开。

满袖炉烟随染翰,恍如云气下蓬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卜居

已向清山作隐沦,何随城市问比邻。

浮生但觉江湖远,懒性终宜鹿豕驯。

青桂援来还有客,紫芝歌罢更怀人。

结庐随处堪栖老,未必桃源是避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漫兴

绿杨芳草满江皋,春色熹微入敝袍。

官罢欲开彭泽径,病馀谁赋广陵涛。

但知遇酒便当醉,堪信无名不待逃。

牢落有同吴市卒,空将白雪向人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病起

杜门伏枕夏初时,残夏犹然理术芝。

日月似私猿鹤侣,溪山不妒柏松姿。

还从逐鹿看人世,或与持螯对酒卮。

欲制颓龄惟有菊,秋风应与长东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