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雷浚对贝子木明经半行庵遗集刻成后的感慨之作。首句“生能草檄兼横槊”赞扬了木明经的文武双全,既有起草军事文书的能力,又能持戈征战。然而,“无命皇天底赋才”则暗示了他命运多舛,才华未能得到充分施展。
接下来两句“饱食太仓腾鼠子,饥驱歧路泣龙媒”通过比喻,表达了对木明经生活境遇的同情,将他比作仓中的老鼠,即使食物充裕也无所作为,而他在困境中如同龙的使者般哭泣,寻求出路。"祖鞭欲著似春梦"进一步描绘了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像春梦般虚幻。
“韩集谁编几劫灰”借韩愈文集被遗忘的典故,暗示木明经的作品可能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尘封。“尚有定文同志在,招魂直欲上西台”最后两句,诗人表达出对文学同仁的呼唤,希望有志同道合者能发掘并传承木明经的遗志,甚至有意向朝廷发出呼吁,为他招魂,让他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是对友人的惋惜,也是对文学价值的坚守,体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敬仰和对文学事业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