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龚诩的《咏蚊》描绘了一只机敏灵活、声音宏亮的蚊子形象。"嘴利体轻乘夜出",寥寥几字勾勒出蚊子轻盈的身形和夜晚活跃的特点,暗示其善于在暗中行动。"群鸣音响似雷同"则通过比喻,形容蚊群齐鸣时声音之大,如同雷声一般震撼。
然而,诗的后两句转折,揭示了蚊子生存的另一面。“不知血饱身肥后”,蚊子吸食人血后的丰满,暗示了它们对人类的潜在威胁。"性命悬人掌握中"更是点出人与蚊子之间的微妙关系,人的生活安宁往往取决于能否掌控这些微小的害虫。
整首诗以小见大,通过蚊子的形象,寓言般地表达了人与自然、生与死的微妙平衡,以及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物可能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