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妙峰

长松偃蹇山厜㕒,倚空矗立如悬梯。

回旋三百六十级,绝顶上与浮云齐。

我来山下日卓午,林风飒飒篮舆欹。

忽如舟行上急濑,长篙巨石相撑支。

蜿蜒一线入空碧,后迷来径前无蹊。

舆夫邪许亦良苦,据石憩暂还嗟咨。

平生觌面等胡越,此际相倚同安危。

敛昏阶尽得峰顶,入寺再拜潜致词。

自知赋命甚穷薄,此行无恙邀神施。

世途杳杳未遍历,苟免颠越无他祈。

登舆却走下绝壑,微茫夜色迷东西。

峰头镫火出天半,繁星掩映交参差。

归途惘惘若梦寐,济胜无具良自嗤。

黄尘乌帽固为苦,布袜青鞋宁独宜。

此生位置任天意,倒身一卧忘饥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冯志沂的《登妙峰》描绘了登山的艰辛与奇妙体验。首句“长松偃蹇山厜㕒”以长松的形象展现山势的险峻,接下来通过“倚空矗立如悬梯”和“回旋三百六十级”描绘山路的陡峭与绵延。诗人午后登山,感受“林风飒飒篮舆欹”,仿佛在急流中行舟,借助“长篙巨石”支撑前行。

进入山中,路径曲折难寻,“蜿蜒一线入空碧”,令人迷失方向。诗人感叹与舆夫的同舟共济,即使处境艰难,也感到彼此间的依靠。登顶后,诗人向佛寺致意,表达对神灵庇佑的期盼,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命运贫贱,此次登山只是求个平安。

下山时,夜色迷茫,唯有峰头灯火照亮道路,星星点点,如同梦境。诗人自嘲装备简陋,但仍享受这种朴素的登山经历。他认为人生位置由天定,登山过程中的困苦和疲惫,在倒身休息时都烟消云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生的哲思,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内心平静的决心。

收录诗词(8)

冯志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伯言先生决意南归有感赋呈

昔岁辛丑时初秋,朱君介我从翁游。

余二三子亦同志,微言奥义穷探搜。

五年颇极文字乐,志欲据此轻王侯。

浮云变灭那可道,酒人一散如轻沤。

朱云慨慷幸不死,王郎抑塞谁相收。

江南劳客鱼赪尾,塞北逐臣乌白头。

如数子者岂得已,当时颇惜余雅州。

轻将麾盖易觞咏,一官万里天西陬。

年来自视颇失笑,簿书堆案如山丘。

得间对酒不敢醉,始知人事难自由。

先生曹署甚清暇,乃亦不乐思归休。

小园花木手自葺,扶疏红蓼文窗幽。

前年种竹为久计,作记曾笑黄冈楼。

敬亭山水自可念,胡不暂为学子留。

翁言我往计已决,子方少壮宜远谋。

贱子闻言窃愧汗,引镜自照白发稠。

读律何关致君事,无田不退坡公羞。

耦耕亦要有沮溺,政使去住无良筹。

文酒流连乐已细,是不余畀余何求。

他年傥访通德里,愿执吟鞭随杖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悼龙翰臣方伯

昨见除书意已悲,谓君新废蓼莪诗。

谁知远道怀人日,正是高堂哭子时。

樽酒欢娱成昔梦,名山事业渺前期。

年来亲旧凋零甚,我亦繁霜满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悼润臣

南客相逢御水滨,言君消息共沾巾。

家逢多难生无乐,官未真除死尚贫。

欲问平安成永诀,更倾怀抱向何人。

桥西文酒淋漓地,华屋山丘迹已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雁门童子行

童子十四名福基,瑶环瑜珥玉雪姿。

早有才语惊父师,弱龄能解《易》与《诗》。

贼窥灊霍遭劫持,身非不能走险巘。

恐母不免躬尝之,日夜念母惟涕洟。

豺狼安识字孝慈,闻儿夜哭为心悲。

怀中短刃勤磨治,誓不与贼生同时。

贼走药肆方晨炊,儿喜窃谓计可施。

怀毒乘间投釜锜,贼十余辈皆横尸。

伟哉童子真权奇,自仰余药甘如饴。

杀贼十数贼不疑,委弃野寺不以随。

荒山兵后难求医。一瞑不复瞻庭闱。

军兴以来岁十稘,环寇诸公印累累。

异哉童子能尔为。

我欲再拜言天墀,谓天盖高蚁虱卑。

题诗泪堕如绠縻,告千万世无愧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