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逸所作的《寄幼槃弟》。诗中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以及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的情景。
首句“北阙弓旌未见招”,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但并未因此而放弃追求理想。“北阙”象征朝廷,“弓旌”比喻征召,诗人以未被朝廷招揽为由,自嘲其志向未得实现,却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茅亭高卧对山椒”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隐居生活。茅亭作为简陋的住所,与高耸的山峰相对,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意境。诗人在这里高枕无忧,享受着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诗成稚子应能诵,酒熟邻翁渐可邀”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诗成时,可以教导孩童吟诵,体现了诗人对文化的传承;酒熟时,可以邀请邻居一同品尝,展现了邻里间的和睦相处。
“宁似杜陵长蹭蹬,不依严武更逍遥”对比了自己与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和严武(唐代名将)的生活境遇。杜甫一生颠沛流离,而诗人选择了一条更为自由自在的道路,不依赖权贵,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最后,“细思洗马池边路,便是成都万里桥”一句,通过想象中的路径,表达了诗人对成都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虽然身处偏远之地,但心中仍怀有对繁华都市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恬淡与自在,以及对文化传承和人际交往的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处境的自我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