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忠禅老诣径山请普觉住天宁万寿新刹

我初游丛林,得人如满月。

细披云雾间,桂影若可掇。

旋转二十年,相半分会别。

暮途喜可掬,妙语等冰雪。

告我第一义,光艳忽振发。

老魔俱辟易,善类随击拂。

是真万里足,一举安能辍。

径山光暂韬,夜气尤昭彻。

异时摩聊老,荐藉意甚切。

子果识至人,指顾石必裂。

出我连城珍,郊庙冠前列。

无令刖足翁,二献文为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送忠禅老诣径山请普觉住天宁万寿新刹》。诗中描绘了诗人与禅师忠老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禅宗智慧的深刻感悟。

首句“我初游丛林,得人如满月”以满月比喻忠老的德行和智慧,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初次遇见忠老时的敬仰之情。接着,“细披云雾间,桂影若可掇”描绘了在云雾缭绕的山林中,忠老如同桂树般高洁的形象,暗示其修行的深邃与超凡脱俗。

“旋转二十年,相半分会别”表明两人相交已有二十年之久,却因缘际会即将分别,流露出不舍之情。“暮途喜可掬,妙语等冰雪”则赞美忠老的言语如冰雪般纯净而深邃,给人以清凉与启迪。

“告我第一义,光艳忽振发”描述忠老向诗人传授禅宗的核心教义,其光芒四射,令人振奋。“老魔俱辟易,善类随击拂”表现了忠老的智慧能够驱散邪恶,引领善良之人前行。

“是真万里足,一举安能辍”表达了对忠老智慧与修为的高度赞扬,即使行走万里也难以停下脚步。“径山光暂韬,夜气尤昭彻”描绘了忠老离去后,径山暂时隐匿光辉,但夜晚的空气依然清澈明亮,象征着忠老的影响深远。

“异时摩聊老,荐藉意甚切”预示着未来某日,忠老将再次回到这里,受到尊敬与推荐。“子果识至人,指顾石必裂”表达了对忠老作为至人的肯定,认为他的一言一行都能触动人心,甚至让石头为之震动。

“出我连城珍,郊庙冠前列”赞美忠老如同珍贵的宝物,其智慧与德行在郊庙(古代祭祀祖先或神灵的场所)中占据首位。“无令刖足翁,二献文为拙”表达了希望忠老的智慧与贡献不受贬低,如同不使被砍去脚趾的老人献上的礼物显得拙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忠老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禅宗智慧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因服药饮酒一盏

东坡在黄州,饮酒只饮湿。

我今又过之,酾浆如齑汁。

平生不喜酒,兴来且莫絷。

长虹偶尔放,因复投一吸。

入口舌欲脱,下咽虫争泣。

熇熇腹将裂,窣窣泪莫裛。

顽涎杂血唾,心悸如鼓集。

卓尔无一事,荆棘强自入。

主人固好饮,宿兴亦素缉。

如何似见毒,使我卧复立。

彷徨日欲落,稍宽困眼涩。

梦觉天未明,齿颊犹习习。

是邦居不非,奈此掩弗及。

昔闻禁酒国,今见毒酒邑。

作歌寄一笑,倦闷聊救急。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大暑不可逃偶携数友过湖上因咏老杜槐叶冷淘句凡十人以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得须字

百年观不足,一日乐有馀。

况兹夏日长,而与君子俱。

号呶谢呼笑,谈论皆诗书。

门外方烁石,坐上如冰壶。

仰怀冥冥鸿,俯愧戢戢鱼。

我老百不堪,嗜好终蒲菹。

殷勤相得心,黄昏尚踌躇。

追随自此始,莫厌频招呼。

何必得美酒,然后可将须。

形式: 古风

张圣行解官入京僚友饯别分韵劝酒得醇字

密雪不着地,朔风煖如春。

天公岂无心,慰此东归人。

吾人晚相投,每见每更亲。

踰年稻粱俱,未觉旦暮频。

欲识分浅深,荡荡风中云。

问其美如何,表里无缁磷。

深湛子云默,高广太丘真。

汲汲惜日短,奄兹奉离樽。

莫辞十分斟,酒薄情则醇。

庶几一举尽,泾渭从此分。

万里自咫尺,百岁均埃尘。

行人定向识,他年期问津。

形式: 古风

常州感慈邦老相遇甚款聊复申叙

十年不相见,一见情愈亲。

执手语半塞,但觉频沾巾。

别来事多矣,未易咫尺论。

感君冒雨归,知君意弥敦。

邀我过其庐,灯火如春深。

金碧炫境界,恍然惊一新。

为我时置浴,仍为加柈飧。

止我腹中饥,振我衣上尘。

何劳强剪纸,已复收断魂。

漆炉接膝坐,软语尤殷勤。

闵我忧患馀,漂泊才此身。

劝我葬且居,生死相与邻。

清晨陟高座,四众如云屯。

展转叙契阔,博辨河海翻。

句句不妄发,信矣灵岩孙。

岁暮能几何,缱绻谁我温。

非君美无度,泾渭那更分。

相期在来日,击节徒谆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