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越国相思楚水涯,江蓠如箭柳如丝。

云迷巫峡神娥去,水绿湘潭帝子悲。

汉苑兰生人已寂,洞庭木落雁先知。

佩蘅谁向芳洲远,寥落灵均一帙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沉的离愁别绪与历史的哀伤交织的景象。首联“越国相思楚水涯,江蓠如箭柳如丝”以江南的山水为背景,通过“相思”、“楚水涯”、“江蓠”、“柳如丝”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缠绵悱恻的情感氛围,仿佛能听到远方传来的思念之声,看到江边生长的植物随风摇曳,如同离人的思绪般飘忽不定。

颔联“云迷巫峡神娥去,水绿湘潭帝子悲”进一步深化情感,将神话传说融入其中。“巫峡”与“湘潭”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域,而“神娥”与“帝子”则是古代传说中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离去和悲伤,象征着永恒的离别与哀愁。这里的“云迷”与“水绿”,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喻了情感的朦胧与深远。

颈联“汉苑兰生人已寂,洞庭木落雁先知”则将视角转向历史,通过“汉苑”与“洞庭”的变迁,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沧桑。兰花在汉苑中独自开放,却无人欣赏;洞庭湖畔的树木凋零,大雁却早已感知季节的变化。这一联通过自然界的物是人非,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尾联“佩蘅谁向芳洲远,寥落灵均一帙辞”将主题聚焦于诗人自身,通过“佩蘅”(佩戴香草)与“灵均”(屈原的别称)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无奈与哀叹。诗人似乎在问,又有谁能理解他内心的孤独与追求?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整个时代精神失落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与历史哀伤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23)

释今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楼

绿屏春晓露珠稀,地尽南天草木葳。

石角柳芽风不到,小窗梅绽雨初微。

身随玉液寻仙侣,手捻沉香事小妃。

碧草远郊人寂处,开帘唯见燕双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春尽

故园绿满春将尽,野路初晴雀正飞。

细草落花残雨湿,小荷抽叶午风微。

山深夏木鹃啼急,巷寂红榴日照晖。

愿及芳时须一醉,独携尊酒送春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落花

东风恻恻雨凄凄,飘断残英蝶欲迷。

无数踏归青草路,有时浮出武陵溪。

深宫尽日同人泪,荒苑无声伴鸟啼。

闻道洛城春日好,明朝期发杏园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赠江村马巡司

越国才名旧有华,身为微吏滞天涯。

重门石壁春流水,独树寒江晚闭衙。

金马几年烦献策,棘林何处更开花。

岭云潭月深相忆,农伴欢锄今万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