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题于僧人超然所绘林石滩水图的作品,通过对画面内容的细腻描绘和对超然才华的赞赏,展现了诗人独特的鉴赏视角。首句“公事赋诗纪行役”表明了创作的背景,即在处理公务之余,诗人以诗记录旅途见闻。接下来,“超然著笔良苦心”表达了对超然创作艰辛的敬佩。
“匡庐哀湍走大壑”描绘了庐山激流奔腾的景象,富有动态感;“洞庭橘叶辞空林”则转向洞庭湖畔,以橘叶凋零象征时光流转。这两句寓景生情,富有诗意。
“品题六印文章在”赞美超然的才华横溢,如镌刻六印般鲜明,显示出他的文学造诣;“流落三朝岁月深”则感叹其历经沧桑,暗示超然可能曾有过仕途变迁。
最后两句“博雅不烦为鉴定,人间过目尽知音”高度评价超然的学识广博和人格魅力,认为他无需他人鉴定,其作品自然能赢得人们的理解和欣赏,表达了诗人对超然艺术成就的深深认可。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画作的细致描绘,也是对画家才情的深情赞美,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对艺术的崇尚和对人才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