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三日作

迎春才十日,应月已三蓂。

池面开新素,山光复旧青。

灰飞空玉琯,醅动涨金瓶。

剩作寻芳具,当筵忌独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春天才过去十天,月亮已经圆了三次。
池塘水面展现出新的白色,山色恢复了旧有的青翠。
炉火中的灰烬飘散,如同空中玉制的乐器在演奏,酒香在金色的酒壶中翻涌。
剩下的时间就用来寻找芬芳,宴席上还是不要独自清醒。

注释

迎春:迎接春天。
才:刚刚。
十日:十天。
应月:对应满月。
已:已经。
三蓂:指月亮圆缺变化三次,象征满月。
池面:池塘水面。
开新素:展现新白。
山光:山色。
复旧青:恢复旧有的青翠。
灰飞:炉火灰烬飘散。
空玉琯:空中如玉的乐器(比喻月亮)。
醅动:酒香翻涌。
金瓶:金色酒壶。
剩作:剩下用来。
寻芳具:寻找芬芳的工具(可能指赏花或饮酒)。
当筵:宴席上。
忌独醒:避免独自清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新春佳节的喜悦之情。

“迎春才十日,应月已三蓂”两句点明时序,春天刚过十日,月亮已经三度圆满。这里的“蓂”是古代计量月亮的单位,每五日为一蓂,故“三蓂”即十五日,此时月亮应该是满月状态。

“池面开新素,山光复旧青”写景中,“池面开新素”形象地描绘出池水在春天解冻后的清澈与纯净,而“山光复旧青”则表明山峦恢复到了久违的绿意盎然。这里的“新素”和“旧青”强调了春日自然界色彩的鲜明与生机。

接下来的“灰飞空玉琯,醅动涨金瓶”两句,则描绘了一场春雨后湿润清新的景象。“灰飞空玉琯”中的“玉琯”是古代一种精致的容器,这里借以形容细小如玉般洁白的雨滴在空中飘散。紧接着,“醅动涨金瓶”则通过对盛酒之物的描绘,传达了春日气氛中的生机与活力。“醅”指的是发酵的米液,意指新酿的美酒,而“金瓶”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美酒在瓶中满溢欲滴。

最后,“剩作寻芳具,当筵忌独醒”两句表明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春游活动的期待和准备。“剩作”意指余下的工作或事务,已不足为道;“寻芳”则是古代对春游赏花之举的雅称;“当筵”即筹备宴席,“忌独醒”则表达了诗人不愿在这欢乐时刻中独自清醒,希望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节庆活动的期待表达,展现了一幅生动活泼、充满喜悦之情的画面。

收录诗词(833)

宋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永兴端明王左丞寄示见训长句因为后答

西风书驿到河津,且喜开筒丽句新。

安石风流高映世,君房言语妙惊人。

公怀远略须经国,我愧华颠未乞身。

惟有论交方寸地,岁寒留得比松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永阳登楼怀阙下知己

西北楼边路欲分,神皋不见见浮云。

晋邮尺牍波中断,洛客归心笛里闻。

丽赋有情伤桂魄,劳歌无节怨兰薰。

汉家续食催西上,忍逐江鸥狎旧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汉上春雪呈郡太守

春草江南瑞霰霏,溪山千叠共清辉。

林繁不辨妆梅落,川秀空疑月蚌归。

夕苑萦丛聊自舞,横塘拂水更低飞。

民畴脉偾农祥近,壤有尧歌绝晋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汉滨北楼

一水东流阔,诸峰右转深。

蟾规欲破晕,天杵不盈寻。

浦逗分风席,洲喧避缴禽。

凭高机事息,并为汉川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