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显之太尉使燕山

三年淮海静妖氛,老上龙庭又勒勋。

塞外争看真太尉,行间犹识旧将军。

尘清漠北烽烟断,风落山前号令闻。

预想归时如定远,争持白玉上青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寄显之太尉使燕山》是宋代诗人毛友所作,通过对显之太尉出使燕山的描绘,展现了其英勇与功绩。

首句“三年淮海静妖氛”,开篇即点明了显之太尉在淮海地区三年的辛勤努力,成功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局势,营造出一片宁静的景象。接着,“老上龙庭又勒勋”一句,以“老”字强调显之太尉的年岁与经验,同时“龙庭”一词则暗喻战场,表明他再次立下赫赫战功,功勋卓著。

“塞外争看真太尉,行间犹识旧将军”两句,通过“塞外”和“行间”的对比,不仅描绘了显之太尉出征时的壮观场面,也突出了他在军中的威望与地位。其中,“真太尉”与“旧将军”分别从身份与经历的角度,赞扬了他的卓越才能与忠诚。

“尘清漠北烽烟断,风落山前号令闻”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显之太尉出使燕山后带来的和平与秩序。通过“尘清”、“烽烟断”、“风落”、“号令闻”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结束与和平的降临,以及显之太尉对军纪的严格要求。

最后,“预想归时如定远,争持白玉上青云”两句,表达了对显之太尉归来的美好期待。将他比作汉代名将班定远,预示着他的归来将会带来更大的荣耀与成就,如同手持白玉,登临青云之巅,象征着他的功勋与声望将被永远铭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显之太尉出使燕山的描绘,既赞美了他的英勇与功绩,也寄托了人们对和平与荣耀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英雄主义的颂扬与追求。

收录诗词(8)

毛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冷泉亭

面山取势俯山中,亭外安亭自蔽蒙。

眼界己通无碍物,胸中陡觉有真空。

试寻橹响惊时变,却听猿啼与旧同。

万事须臾成坏里,我来阅世一初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玉晨鉴义芮公见访

曾看扁舟下国门,风吹玉袖欲蜚仙。

经过弱水三万里,邂逅长安五百年。

投老渐谙随处乐,此生只有未偿眠。

茅山朮老堪镵斸,服食相依倘宿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陈子高

秋来目送雁南飞,不似春风雁却归。

惭愧宜兴老居士,一生只在钓鱼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句(其一)

长安酒苦贵,蟹初臂著霜。

形式: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