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秋思

极目平芜绿未凋,澹烟疏霭晚萧萧。

露华最爱翻梧影,霜意何妨到柳条。

两岸砧声杨子渡,片帆秋色广陵潮。

庾楼莫更乘明月,惆怅风前弄玉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此诗《秣陵秋思》由明代诗人苏民怀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金陵(今南京)的凄美景象。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特有的景色与情感。

首句“极目平芜绿未凋”,开篇即以广阔的视野展现了一片尚未褪去绿色的平旷之地,虽是秋季,但生机犹存,给人以希望与生命力的启示。接着,“澹烟疏霭晚萧萧”一句,通过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云气,营造出傍晚时分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暗示着季节的转换与时光的流逝。

“露华最爱翻梧影,霜意何妨到柳条。”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自然景观。露珠在梧桐树影上闪烁,似乎在享受这短暂的光华;而霜意虽至柳条,却并未让其失去生机,反而增添了几分诗意与美感。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两岸砧声杨子渡,片帆秋色广陵潮。”这两句则将视线转向了水边,通过捣衣声与行船的景象,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杨子渡口传来阵阵捣衣声,而远处的广陵江面上,一片帆影在秋色中缓缓移动,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悠远的意境。

最后,“庾楼莫更乘明月,惆怅风前弄玉箫。”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的忧虑。庾楼,此处借指金陵的名胜,诗人劝诫自己不要在明月下再吹奏玉箫,以免引发更多的愁绪与感慨。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秋日金陵的独特感悟,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8)

苏民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采莲曲(其一)

轻舟日日傍芳菲,南港花繁北港稀。

贪折高茎伤弱腕,却翻圆露湿罗衣。

形式: 词牌: 采莲子

采莲曲(其二)

空明秋水浸红霞,一带横塘十里花。

落日回桡游子去,个边杨柳是侬家。

形式: 词牌: 采莲子

采莲曲(其三)

荷弱风来不自持,那堪水面受风吹。

金鞭横截垂杨过,调妾珊瑚知是谁。

形式: 词牌: 采莲子

采莲曲(其四)

一曲菱歌恨未终,所思人隔若耶东。

秋风昨夜湖南过,多少荷花怨落红。

形式: 词牌: 采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