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李常侍

楚水和烟海浪通,又擎杯锡去山东。

道情虽拟攀孤鹤,诗业那堪至远公。

梦入深云香雨滴,吟搜残雪石林空。

朱门再到知何日,一片征帆万里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楚地江水与烟雾连成一片,我举杯告别锡山前往山东。
尽管志向是追求孤独的仙鹤般的隐逸生活,但诗歌创作却无法达到像远公那样的高度。
梦境深入云霄,仿佛雨滴带着香气,我在搜寻灵感,石林空旷而寂静。
何时能再次踏入豪门,只有一片扬帆出征的船只在万里风中前行。

注释

楚水:指楚地的江水。
烟海浪通:形容江面烟雾缭绕,波涛汹涌。
孤鹤:象征高洁的隐士。
远公:指南朝僧人慧远,以诗才闻名。
梦入深云:梦境深入云层。
吟搜:吟咏搜寻。
残雪石林:比喻清冷、荒寂的创作环境。
朱门:富贵人家。
征帆:出航的船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的愁绪和对远方朋友的思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变化。

“楚水和烟海浪通”一句,设置了一种辽阔的空间氛围,"楚水"指的是长江中游的别称,这里与北方的海相通,显示出一种南北交流的广阔视野。接着“又擎杯锡去山东”,诗人似乎在举杯畅饮,以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擎杯"表明了一种仪式感,可能是在告别时的一种祝愿或仪式。

第三句“道情虽拟攀孤鹤”中,“道情”指的是与朋友之间的情谊,“拟攀孤鹤”则是比喻诗人希望通过高远的鹤群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第四句“诗业那堪至远公”,则表明了诗人的文学理想和对友人的赞美,"远公"可能指的是李常侍,这里的“诗业”是指诗歌创作。

在后半首中,“梦入深云香雨滴”一句,通过"梦入深云"描绘了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而"香雨滴"则给人以清新而迷离之感。紧接着“吟搜残雪石林空”,诗人的吟咏在荒凉的山林中回响,显得格外孤寂。

最后两句“朱门再到知何日,一片征帆万里风”表达了诗人对重逢之日的期待和对朋友所处远方的向往。"朱门"通常指的是官府或豪门,这里的"再到"可能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再次拜访。而“一片征帆万里风”则形象地描绘了远行者的孤独与壮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别性空禅师

积翠迸一瀑,红霞碧雾开。

方寻此境去,莫问几时回。

荡桨入檐石,思诗闻早雷。

唯师心似我,欲近不然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寿春节进大蜀皇帝五首(其一)

上玄大帝降坤维,箕尾为臣副圣期。

岂比赤光盈室日,全同白象下天时。

文经武纬包三古,日角龙颜遏四夷。

今日降神天上会,愿将天福比须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寿春节进大蜀皇帝五首(其二)

异香滴露降纷纷,紫电环枢照禁门。

先冠百王临亿兆,后称十号震乾坤。

羲轩之道方为道,草木沾恩始是恩。

今以謏才歌睿德,犹如饮海妙难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寿春节进大蜀皇帝五首(其三)

茂祉遐宣胜事并,薰风微入舜弦清。

四洲不必归王化,一统那能计圣情。

合合鼓钟膏雨滴,峨峨宫阙瑞烟横。

西逾昆岳东连海,谁不梯山贺圣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