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夕

暝色蔽孤斋,空轩向夕开。

花低应露下,月暗觉云来。

烛牖轻蛾聚,风枝倦鸟猜。

无言聊隐几,万境一灵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暮色笼罩着我孤独的小屋,空旷的窗户对着夕阳敞开。
低垂的花朵似乎带着露水,暗淡的月光让人感到云层靠近。
蜡烛照耀的窗户边,飞蛾聚集,树枝上的鸟儿因风而显得疲惫不安。
我默默坐在几案旁,任凭思绪万千,心灵化作一片宁静的灵台。

注释

暝色:暮色,傍晚时分的昏暗天色。
孤斋:孤独的小屋,指诗人的居所。
烛牖:点燃的蜡烛照亮窗户。
轻蛾:形容飞蛾轻盈地飞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春夜景象。"暝色蔽孤斋,空轩向夕开"中的“暝色”指的是傍晚时分天色渐暗,而“孤斋”则是书房或小屋的意思,这里形容诗人独处的安静空间。“空轩”指的是窗棂,意象着随日暮打开心灵的窗户迎接夜幕。

"花低应露下,月暗觉云来"中,“花低”可能是由于晚风或重量的雨水让花朵垂挂。"应露"则隐含着春天夜间露珠滋润植物的意象,同时也寓示了诗人对自然细微之处的观察与感受。

"烛牖轻蛾聚,风枝倦鸟猜"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烛牖"指的是窗棂上的蜡烛光影,而“轻蛾”则是被光吸引而来集聚的昆虫。"风枝"暗示着微弱的夜风,"倦鸟"则形容那些在夜晚归巢时显得疲惫的鸟儿。

最后两句"无言聊隐几,万境一灵台"中,“无言”表达了诗人不愿用语言破坏这宁静夜景的情感,而“聊隐几”则是指随手拿起笔记下心中的所思所感。"万境一灵台"表明了诗人的心灵在这宁静的春夜中得到了彻底的释放和升华,达到了与自然万物合一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豁然的心境,是一首抒情至深、意境清新的好诗。

收录诗词(833)

宋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日楼上有寄

云叶西来拂画楼,江南何处不汀洲。

三春草绿王孙路,万海梅残陇使邮。

落照窗扉尘作马,黄昏帘幕月成钩。

张衡藻思能多少,玉案貂襜各自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春阴复霁

河外轻寒气未佳,春襟愁目遍天涯。

浓云破绽翻无雨,落日因循便作霞。

麦陇寸苗思污雉,柳滩新叶欲藏鸦。

如膏且冀均农惠,莫枉层阴挫物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春社日置酒示客

欣欣春色上高台,一雨关河宿雾开。

洛浦宓妃鸿已去,汉家皇后燕初来。

山炉馥郁熏歌扇,锦瑟丁宁侑客杯。

秉烛寻芳君莫倦,欢游才散便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春季开无畏灵塔祈雨至夏初霶洽

春晦西峰雁塔开,香云清梵彻昭回。

初疑咒钵降龙出,终似军持注水来。

百谷根茎流慧润,四郊氛祲卷旸灾。

守臣无状均灵贶,如验元非赞燮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