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行鲁北边鄙之地的所见所感。首句“不见黄花面”,暗示秋意已深,黄花(菊花)未见,只有白雁在前,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凄其白雁前"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冷落之感。
接下来,“清渠接淮泗”描绘了清澈的河流连接着淮水和泗水,展现了地理风貌,但“衰草入幽燕”则转而描绘了荒芜的景象,草木凋零,延伸至遥远的幽燕地区,显示出边地的荒凉与历史的沧桑。
“月露犹团夜”写夜晚月光皎洁,露水凝聚,但“兵戎更积年”则揭示了战乱频仍,岁月漫长,人民生活困苦。最后两句“归途不可极,赍梦岁寒天”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前途的迷茫,即使怀揣梦想,归途却遥不可及,只能在寒冷的冬日中寄托希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鲁北边鄙的景象,融入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感慨,情感深沉,意境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