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鸥飞梅山前,翠中一点雪。
何处钟声来,云梢推上月。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冬日山间景象。"鸥飞梅山前,翠中一点雪"中的“鸥”指的是水鸟,它们在梅花盛开的山前飞翔,背景则是“翠中一点雪”,意即青翠的山峦间点缀着几片雪花,这不仅形象鲜明,而且色彩对比强烈,突出了冬日的寒冷与梅花的坚韧。
第二句"何处钟声来,云梢推上月"则转换了画面,引入了耳听和视觉的双重享受。"何处钟声来"让人联想到远方传来的悠扬钟鸣,它既增加了诗中时间与空间的深度,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之感。而"云梢推上月"则是对视觉美的描绘,月亮似乎被云端轻轻托起,悬挂在空中,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也体现了他对月亮超凡脱俗之美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山间冬日景色的描绘,以及钟声和月亮的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而又不失壮阔的意境。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岸上酒旗舞,寒芜生秋风。
谁家六七童,手持金芙蓉。
榔声击空碧,帆影浮沧浪。
倚棹蓼花洲,一犬吠斜阳。
朝吸西风餐,夜弄明月舞。
万顷碧琉璃,下有玉清府。
青山衔落日,白杨吐悲风。
欲觅玄真子,沧洲云濛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