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老人日夜衰,卧起常在背。
窗间一编书,终日圣贤对。
东皋客输米,粲粲珠出碓。
南山僧饷茶,细细雪落硙。
吾儿亦解事,稀甲自锄菜。
一饥既退舍,百念皆卷旆。
闲身去俗远,澄念与道会。
宿痾走二竖,美睡造三昧。
挂冠反布韦,上印谢银艾。
庭中石苍然,此客真度外。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和宁静的画面。诗人通过写老人日夜衰老,常常需要倚靠在床背上,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身体的衰退。然而,他并未沉溺于忧郁,而是通过阅读圣贤之书,保持着对知识和道德的追求。
老人的生活充满了朴素的田园乐趣,如邻居送米,米粒在石臼中研磨发出珍珠般的光泽;山僧送来清茶,如同雪花飘落,静谧而清新。他的儿子也懂得分担家务,勤于锄菜,显示出家庭的和谐与勤劳。
面对生活的艰辛,老人选择放下忧虑,让心灵远离尘世纷扰,专注于内心的澄明与道义的契合。疾病暂时退去,他得以享受深度的睡眠,仿佛进入了禅定的境界。他决定辞官归隐,抛弃世俗的名利,回归自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与世无争,超脱于物外。
整首诗以北窗为背景,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中的恬淡与超脱,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体现了陆游深沉的人生哲理和高尚的品格。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云开见山雪,院静闻松风。
吏去曲肱卧,疑非尘世中。
北窗最与懒相宜,世上纷纷了不知。
露井甘寒初浚后,小山葱茜乍晴时。
粗餐岂复须鲑菜,蓬户何曾设扊扅。
幸有床头藤杖在,登临未遽叹吾衰。
老来日月速,去若弦上箭。
方看出土牛,已复送巢燕。
清晨觅缣衣,正午废纨扇。
北窗小雨馀,盆山郁葱茜。
病体为之轻,一笑玩笔砚。
虽无颜柳工,挥洒亦忘倦。
纸穷墨渐燥,蛇蚖争入卷。
属儿善藏之,勿遣俗子见。
郁蒸作不解,风雨来有信。
岂惟窗户清,更喜草木润。
简编既陈前,灯火亦可近。
跂予望圣贤,倾河洗骄吝。
扶衰幸未死,吾道其少进。
安得平生欢,怀抱为君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