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菖蒲》由明代诗人解缙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菖蒲的形态与环境,以及它所蕴含的深意。
首句“三尺青青古太阿”,以“三尺”形容菖蒲的长度,用“青青”描绘其颜色,再以古代名剑“太阿”喻之,既展现了菖蒲的挺拔与古朴之美,也暗示了其坚韧不屈的精神。菖蒲生长于午风池畔,微风轻拂,水面泛起粼粼波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
“长桥有影蛟龙惧,流水无声昼夜磨。”这两句进一步描绘菖蒲生长的环境。长桥倒映在水中,仿佛是菖蒲的守护者,连蛟龙都对其心存畏惧;而流水日夜不停地冲刷,象征着菖蒲在自然界的顽强生存状态。这里不仅赞美了菖蒲的坚韧,也暗含了自然界中生命与力量的较量。
“两叶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菖蒲的叶片在晨雾中显得格外神秘,似乎蕴含着某种不可言说的力量;五更时分,雨水与渔歌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菖蒲所在环境的静谧与和谐。
最后,“愁来只怕西风起,消尽锋铓恨转多。”表达了诗人对菖蒲命运的担忧。西风一起,可能会吹散菖蒲的锋芒,但同时也可能激发更多的情感与思考。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菖蒲在自然界的脆弱性,也寄托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变化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菖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命力与美丽,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自然与时间的哲思,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