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閒云歌为莆田笑庭欣上人赋

古洞深几许,閒云日来往。

惟应空门居,相知惬幽赏。

笑庭上人不出山,身比浮云閒更閒。

松间石榻日应扫,花底岩扉时自关。

纷纷郁郁古洞口,白衣倏忽成苍狗。

细观色相了无踪,真空境界那能有。

云来碧峰夕,云去沧江阴。

上人笑傲自无心,知向白云深处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高远的画卷,诗人以古洞、闲云为背景,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上人的生活状态与心灵境界。

首句“古洞深几许,閒云日来往”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深远的氛围。古洞之深,让人不禁好奇其内藏何物;而闲云则自由自在地在洞口徘徊,象征着上人的超脱与自在。

“惟应空门居,相知惬幽赏。”进一步点明上人选择在空门(佛教中的修行之地)居住,与自然界的幽静景致相得益彰,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笑庭上人不出山,身比浮云閒更閒。”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上人与外界的纷扰进行对比,强调上人如同浮云般自由自在,不被世俗所累。

“松间石榻日应扫,花底岩扉时自关。”描绘了上人日常生活的场景,松树下石榻的清扫,花丛中岩门的开启与关闭,既体现了生活的简朴,又蕴含着对自然的亲近与尊重。

“纷纷郁郁古洞口,白衣倏忽成苍狗。”这一句通过比喻,形象地描述了世事的变幻无常,而古洞口的景象却始终如一,象征着上人内心世界的稳定与不变。

“细观色相了无踪,真空境界那能有。”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上人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认为在观察世间万物的表象后,能够洞察其本质的虚幻,达到一种超越物质、心灵纯净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古洞、闲云、上人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与心灵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63)

王褒(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陈校官之溧阳

春归残腊里,行色在孤舟。

山入毗陵翠,河经溧水流。

青毡寒榻共,绛帐夜灯留。

时雨诸生望,休过太白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无为知州邹以信

一麾新出守,五马独专城。

啼鸟留吟佩,垂杨引别旌。

青山云外见,绿野雨中耕。

千里皇畿内,行人播政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僧还莆田

都门相送处,无奈柳条长。

咒引天花落,经翻贝叶香。

浮杯吴水绿,飞锡海天苍。

后夜涵江月,应期到上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林德入成均

羡君年最少,夙有子云才。

驻马看吴苑,听莺望粤台。

寒声林外落,暝色雁边来。

惆怅离亭思,惟多白玉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