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学寺

访古叩襌关,招提尽日閒。

鸟啼青嶂里,僧语翠微间。

今日栖真地,前朝隐学山。

石坛芳草碧,墓道落花殷。

德洽民心服,身罹国步艰。

代周知逊位,命楚反羞颜。

凤去彭城路,龙潜越水湾。

惟留翁仲在,不见令威还。

碑藓应难认,烟萝巳倦攀。

陇云同杳杳,涧水自潺潺。

暝合千峰紫,香残一径斑。

夕阳归兴缓,清磬隔尘寰。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徐本原的《隐学寺》描绘了一幅古寺幽静、历史沧桑的画面。诗中通过“访古叩襌关”开篇,引出对隐学寺的探访,营造出一种探寻历史遗迹的氛围。接着,“招提尽日閒”一句,点明寺庙的宁静与日常生活的闲适,暗示了寺庙作为修行之地的平和与超脱。

“鸟啼青嶂里,僧语翠微间”两句,运用自然界的声响与僧侣的对话,构成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展现了隐学寺周围环境的清幽与和谐。而“今日栖真地,前朝隐学山”则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历史深处,暗示了此地曾是隐士修行的圣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记忆。

“石坛芳草碧,墓道落花殷”描绘了石坛上绿草如茵,墓道旁落花满地的景象,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对逝去岁月与先贤的怀念。接下来,“德洽民心服,身罹国步艰”两句,表达了对先贤道德风范的赞美以及对其所处时代艰难境遇的感慨。

“代周知逊位,命楚反羞颜”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先贤人格魅力的颂扬,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思。最后,“凤去彭城路,龙潜越水湾”以凤去龙隐的比喻,象征着历史人物的离世与隐退,增添了诗作的哲理意味。

“惟留翁仲在,不见令威还”两句,通过描述石像(翁仲)与传说中的仙人(令威)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与神话传说的追忆与向往。而“碑藓应难认,烟萝巳倦攀”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使得历史的痕迹逐渐模糊。

“陇云同杳杳,涧水自潺潺”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岭与溪流潺潺的涧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接下来,“暝合千峰紫,香残一径斑”则通过日暮时分的景色,进一步强化了诗作的意境美,同时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夕阳归兴缓,清磬隔尘寰”结尾两句,以夕阳西下与清磬声遥相呼应,不仅表达了诗人归隐之意,也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超脱,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达到了诗作情感与意境的完美统一。

整体而言,徐本原的《隐学寺》通过对隐学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审美境界,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历史的独到见解和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1)

徐本原(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吁嗟奈公何。

长风掀天涛浪急,蛟龙垂涎待人食,公乎渡河甘坠溺。

恸哭河水湄,公乎不返将安之。

忆妾嫁公时,窀穸矢同归。

如何中道乖,百年负深期。

河流汤汤猝未乾,妾欲见公良巳难,呜呼命兮公所安。

公所安,吾谁冤,愁来只取箜篌弹。

商声凄切泪横臆,化身欲填精卫石。

河伯深宫閟勿闻,公乎渡河嗟莫及。

中心惨惨思愔愔,请公来听箜篌音。

相从愿向重渊深,公乎公乎知妾心。

形式: 古风

摇摇花

摇摇花,花开向天涯。花摇摇,花如金步娇。

忆昔美人年正少,青春共睹花容貌。

金钗聘入楚王宫,嫣然一笑胭脂红。

独夫叱咤空四海,恩宠惟怜一身在。

戏马台前宫阙深,当筵歌舞娱君心。

君心渐荒霸气销,淮南却望乌江遥。

汉兵十万纷于蚁,帐底美人泪如水。

八千军散楚声中,独身请为君王死。

阴陵古道行人来,倾城之色真堪哀。

金剑霜飞猩晕落,夭魂化作春花开。

花开花谢何曾改,春秋浩荡愁如海。

愁如海,将奈何,虞姬墓前春草多。

花灵寂莫欲归去,杜宇夜啼三月暮。

形式: 古风

平陵东

平陵东,翟义死,东海翻波冤莫洗。

新室巳成,汉室已倾。

一朝北面谁为臣,噫乎大义甘杀身。

欃枪光芒射天阙,立发万指剑双折,碧草丛丛一泓血。

汉家神灵杳涳濛,欲排阊阖诉黈聪。

吁嗟平陵东,奚独死义公。

形式: 古风

龙舟戏水曲

千里晴波汴河凿,万丈虹桥依楼阁。

龙船锦䌫驾风来,五色腾骧骇鲸鳄。

河伯深宫执玉朝,鲛人震慑停织绡。

三千粉黛出歌舞,星裙霞帔风飘飘。

大业官家拥銮辂,香爇沉檀蔼烟雾。

吹箫击鼓向中流,倚空笑指江都路。

琼花三月春昼閒,高台照镜怜空颜。

回首长安归不得,风涛汹涌愁人间。

君不见昨日燕都誇海子,五爪盘拿綵云起。

天魔舞罢翠华奔,高柳斜阳映秋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