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和元遗山十首

人惟君与师,得在天地间。

蜂蚁失所主,生息决不蕃。

逐日渴未死,顾影悲余年。

平生东鲁心,皓首瞻圣贤。

上下二千载,历历观遗镌。

惜哉数墨子,想像成虚传。

十章纪大略,尽和遗山篇。

忠肠搅葵漆,喉棘不忍言。

持归刻琊石,何□勒燕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深厚文化底蕴的古体诗,通过对人生境遇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时代变迁以及个人命运的沉思与感慨。

"人惟君与师,得在天地间。" 这两句开篇即点明了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两种角色:君主与教师,他们在天地之间发挥着指导和教化的作用,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引领。

接下来的 "蜂蚁失所主,生息决不蕃。" 描述了一种无主之感,蜂蚁喻指小人物或普通民众,在乱世之中丧失了依托和方向,生活变得艰难而且没有希望。

"逐日渴未死,顾影悲余年。"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命运的感慨,每天都在苦苦挣扎中度过,却又不忍回首往昔光阴,只能对逝去时光感到无尽的哀伤。

紧接着 "平生东鲁心,皓首瞻圣贤。" 显示了诗人一生的志向和追求,以及到了老年依然保持着对于圣贤人物的仰望和尊崇之情。

"上下二千载,历历观遗镌。" 这里诗人跨越了两千年的历史时空,对于那些流传至今的遗迹或记载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惜哉数墨子,想像成虚传。十章纪大略,尽和遗山篇。" 诗中表达了对古代智者墨子的赞美,以及对于其思想和著作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提及到了与“遗山”(可能指的是元遗山,这里是诗人的朋友或同道中人)之间的文学交流,通过诗歌记录下历史的大略。

"忠肠搅葵漆,喉棘不忍言。持归刻琊石,何□勒燕然。" 最后几句则流露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内心深处对于忠诚、坚守之情的强烈表达。

这首诗通过语言的节制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于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深刻体悟,同时也彰显出古代文人对于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的关切。

收录诗词(135)

王奕(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伯敬谨撰并书”,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 字:伯敬
  • 号:斗山
  • 籍贯:玉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293

相关古诗词

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和元遗山三首

圣人与天游,择地岂必巧。

袤延十里林,老翠镇盘绕。

斧斤不可寻,兵劫不能燎。

翁仲俨冠带,麟虎峙强矫。

书生拜风木,起立九肠搅。

筑室今不多,驰跸古应少。

春秋泉壤幽,日月天地晓。

洙桥一线流,渗注入万沼。

入陵见金碗,公相计不早。

父乾兮母坤,白骨无寿夭。

衔冤绝归鹤,谁复欣华表。

九原信可作,两观事未了。

形式: 古风

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和元遗山五首

高门连曲沼,上有泮宫台。

芹藻莽不复,菰蒲弄风埃。

灵光突其右,荒秽良可哀。

两阜爪距地,驱车俨临淮。

鸡虫争得失,扰扰胡为哉。

何如袖春服,行歌与时偕。

我来晞白发,归咏同此怀。

柴桑志童冠,寤寐须偕来。

酌逵洗逸盼,雅趣孰此偕。

步雩习风腋,自觉聪明开。

形式: 古风

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和元遗山六首

壮哉景陵宫,龟屃极神猛。

洪惟大庭库,制度合雄骋。

圣世尚封崇,功拟天地并。

中天怪事发,灵长转俄顷。

我登望岳台,一慨心自领。

涿鹿策奇勋,自谓出天幸。

大运旋丸棋,捧首归旧鼎。

富贵积金台,础砾掩营屏。

倘无六籍在,讵免胥狒犷。

下土位人上,奈何不深儆。

形式: 古风

和元遗山太山古句

我来拜邹鲁,舟过歌凤台。

登峄仰东蒙,自谓高矣哉。

及登东山顶,天级真难阶。

河渎走罅漏,嵪陵塌埏垓。

己大物自小,夙学得所谐。

圣贤分地步,高下随其材。

于道既有觉,沿崖剔碑苔。

七十二君者,谬迷良可哀。

王侯鬨蚁穴,休王滋无涯。

三千六百期,治忽知几回。

悠哉身后史,聊尔生前杯。

大块囿躯壳,客气行风雷。

神功一收敛,非去亦非来。

试出亭毒表,岱峰赤微埃。

安得铁柄帚,埽尽兀突堆。

上下一无极,释然畅虚怀。

平明下山去,天门挂芒鞋。

金童玉女夹道迎,鸾铃凤翟红云开。

道逢明复与守道,拊肩携手歌崔嵬。

谓予如欲看白日,请骑黄鹄同上无色空界外。

苍梧帝子正与彼,倏忽混沌高卧真蓬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