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漫书

周也浑衰惫,奔波已不便。

亲淹䃈上殡,食仰水中田。

借贷烦亲戚,饥寒罪岁年。

低头搔白鬓,雪涕在青编。

忧患今如此,聪明不及前。

私情吾自讼,公急众谁怜。

凋瘵应伤骨,劬劳不息肩。

趋文弃田稚,随例劾庸钱。

违夺虚吾日,号呼彻上天。

诛求家百世,政令月三迁。

简静高明度,更张小谅权。

鸟安求茂木,鱼乐奔深渊。

流剽如为衅,搔惊孰任愆。

申商疑实际,卓鲁似徒传。

青艾谁攻病,红葵他自妍。

深居思俊德,分赞仗诸贤。

莫以威严恃,须知忧乐悬。

厌儿求角黍,与俗话蒲鞭。

积雨殊滂矣,浮云亦黯然。

致婴门限外,此意向谁宣。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端午漫书》描绘了诗人在困苦生活中的深深忧虑和对公正理想的追求。诗中,诗人自述身体衰老,生活艰辛,不得不依赖亲戚借贷度日,饱受饥寒之苦。他感叹自己才智不如从前,面对社会动荡和个人疾苦,感到无能为力,只能低头叹息。

诗人痛心于苛政繁苛,赋税沉重,以至于连养育幼子和维持生计都变得艰难。他无奈之下,只得放弃田地,接受官府的苛责。然而,他对公正和清明政治的渴望并未消减,期待有贤人能主持正义,改变现状。

诗中运用比喻,如“鸟安求茂木,鱼乐奔深渊”,表达对理想环境的向往,而现实则是“流剽如为衅,搔惊孰任愆”,揭示出社会的混乱和人心惶惶。诗人对古代贤人的思想如申商、卓鲁有所质疑,认为他们的主张可能只是空谈。

在个人情感上,诗人深感忧虑,甚至到了“致婴门限外”的地步,他的苦闷无处宣泄。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弊病,表达了对公正和安宁生活的期盼,以及对统治者责任的警示。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端午小酌

亲朋满座笑开眉,云澹风轻节物宜。

浅酌未忘非好酒,老怀聊乐为乘时。

堂瓶烂漫葵枝倚,奴髻鬅鬙艾叶垂。

见享太平身七十,馀年能补几篇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六月望夕作

十年六月十五望,昏时月出当巽向。

初从地中已遭蚀,妖蟆大吞魄俱丧。

辗空渐高已半露,黑气轮光两相荡。

其色昏昏赤如血,荧惑红芒近仍抗。

老夫茫茫不识占,但称怪事惊还怅。

未闻官府行护典,太史岂遗还弗谅。

不食而食天自愆,人未容知未容让。

不如买酒洗此月,一洗千年永无恙。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立秋夜坐

霜毛随叶落,搔首忽心惊。

节物其如我,乾坤聊且生。

谁家无月色,何树不秋声。

好在清哦地,戛然庭鹤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夜

白屋衡门拥堕樵,秋怀落落夜寥寥。

人间箧笥悲纨扇,天上楼台款玉箫。

竹实未生岐凤老,樵书不展塞鸿遥。

青春虽在潘郎鬓,只恐愁多亦易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