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其二)放琴客,和宏庵韵

落叶霞翻,败窗风咽,暮色凄凉深院。

瘦不关秋,泪缘轻别,情消鬓霜千点。

怅翠冷搔头燕,那有语恩怨。紫箫远。

记桃根、向随春渡,愁未洗、铅水又将恨染。

粉缟涩离箱,忍重拈、灯夜裁剪。

望极蓝桥,彩云飞、罗扇歌断。

料莺笼玉锁,梦里隔花时见。

形式: 词牌: 法曲献仙音

翻译

落叶在晚霞中翻飞,破败窗户被风吹得低沉作响,深院中暮色显得格外凄清。
瘦弱的身体无关秋天,泪水因轻易的分别而涌出,情感消磨,两鬓已添千点白霜。
失落的心情如同冷翠的燕子,无法言说恩怨。远处传来紫箫声,悠长而遥远。
回忆起桃根下曾与你共度春日,愁绪未消,铅华又染上新的哀伤。
离开时,面对冰冷的粉白色衣料,我忍心在夜晚的灯光下裁剪衣物。
遥望远方的蓝桥,彩云飘过,罗扇上的歌声已断绝。
猜想你或许被莺鸟囚禁在如玉的笼中,只能在梦中隔着花丛偶尔相见。

注释

落叶:凋零的树叶。
败窗:破旧的窗户。
暮色:傍晚的天色。
瘦不关秋:身体瘦弱与季节无关。
翠冷:形容心情凄冷。
紫箫:紫色的箫,古代乐器。
桃根:桃树下的回忆。
铅水:古代妇女用来化妆的铅白。
粉缟:白色的细绢。
蓝桥:传说中的爱情桥。
彩云:象征美好的云彩。
莺笼玉锁:比喻女子被束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景象和一种淡淡的忧伤情怀。开篇三句“落叶霞翻,败窗风咽,暮色凄凉深院”通过落叶、破窗和深院的描写,营造出一个荒凉而又冷清的秋日画面,其中的“风咽”一词特别生动地表达了风声中带着哀鸣感。

接下来的“瘦不关秋,泪缘轻别,情消鬓霜千点”则转向个人情感的刻画。诗人通过“瘦不关秋”来表明自己的瘦弱与秋天无关,而是由内心的忧伤所致。“泪缘轻别”和“情消鬓霜千点”则更进一步地描绘了诗人因离别而产生的深沉哀愁和眼泪。

中间两句“怅翠冷搔头燕, 那有语恩怨”透露出一种无言的悲凉,仿佛连那悠闲自得的小鸟也无法引起诗人的兴趣,更不用说是人际之间的恩怨了。紧接着,“紫箫远”一句则给整首诗增添了一种遥远和超脱的情感色彩。

后半部分“记桃根、向随春渡,愁未洗、铅水又将恨染”中,通过对往昔情事的回忆和对未来苦涩境遇的预期,诗人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忧愁并没有得到洗净,反而被那如同铅水般沉重的怨恨所填满。

“粉缟涩离箱,忍重拈、灯夜裁剪”则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留存和珍视,同时也是一种在寂静夜晚中对往事的回味和思考。这些细腻的情感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也反映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望极蓝桥,彩云飞、罗扇歌断”一句,通过远眺蓝桥、观赏彩云和听罗扇歌声的中断,表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无法持久的无奈感受。而“料莺笼玉锁,梦里隔花时见”则是对未来可能重逢之情的隐约期待,但这种期待也仅限于梦境之中,实质世界中的相见仍然遥不可及。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精致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收录诗词(342)

吴文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又号觉翁。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字:君特
  • 号:梦窗
  • 籍贯:四明(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约1200~1260

相关古诗词

采桑子

水亭花上三更月,扇与人闲。弄影阑干。

玉燕重抽拢坠簪。心期偷卜新莲子,秋入眉山。

翠破红残。半簟湘波生晓寒。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瑞香

茜罗结就丁香颗,颗颗相思。犹记年时。

一曲春风酒一卮。彩鸾依旧乘云到,不负心期。

清睡浓时。香趁银屏胡蝶飞。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慢.九日

桐敲露井,残照西窗人起。

怅玉手、曾携乌纱,笑整风敧。

水叶沈红,翠微云冷雁慵飞。

楼高莫上,魂消正在,摇落江蓠。

走马断桥,玉台妆榭,罗帕香遗。

叹人老、长安灯外,愁换秋衣。

醉把茱萸,细看清泪湿芳枝。

重阳重处,寒花怨蝶,新月东篱。

形式: 词牌: 采桑子慢

金盏子(其一)夹钟商赋秋壑西湖小筑

卜筑西湖,种翠萝犹傍,软红尘里。来往载清吟,为偏爱吾庐,画船频繁。笑携雨色晴光,入春明朝市。石桥锁,烟霞五百名仙,第一人是。

临酒论深意。流光转、莺花任乱委。冷然九秋肺腑,应多梦、岩扃冷云空翠。漱流枕石幽情,写猗兰绿绮。专城处,他山小队登临,待西风起。

形式: 词牌: 金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