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搜玄吟》由唐代诗人常察所作,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与内心世界的探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三更初夜偏”开篇即点明时间,深夜的静谧与孤独,为整首诗营造了深沉的氛围。接下来的“日午月明前”,则通过对比日与月的时间节点,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
“白云覆幽石,青霄抱月圆”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白云覆盖着幽暗的岩石,天空中月亮圆满,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完美。接着,“鹭鸶非雪覆,乌鸦岂漆漫”通过对比自然界中的生物与颜色,强调了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纸马通消息,知音白雀还”可能是指某种沟通或启示,白雀作为知音的象征,传达了内心的渴望与期待。接下来的梦境描写,“梦手击金钟,觉来空把拳”,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感慨,以及对追求与失落的复杂心情。
“天明夜行人,无因得自先”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自我实现的渴望。随后的“门门不回互,回互隔关山”可能寓意着心灵的封闭与外界的隔阂,以及寻求心灵自由的艰难。
“步空疑月色,湛寂皎非安”进一步深化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月色下的寂静与内心的平静并不总是相安无事。接下来的“龙吟明异宝,片玉凤飞衔”通过龙、玉、凤等象征物,表达了对非凡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猿啼葱岭韵,鹤吐鹫峰烟”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场景,猿猴的啼叫与鹤的吐烟,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最后,“金乌罩席帽,玉兔具靴衫”通过太阳与月亮的比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深入探讨了人生、宇宙与内心的奥秘,充满了哲理与诗意,展现了诗人对世界和自我深刻的洞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