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宋女史张玉娘兰雪集.旧知鹦鹉冢故事今购得其集乃为之作此歌

松阳山下埋香土,一枝红豆生无主。

春风未许作鸳鸯,秋雨先教泣鹦鹉。

鹦鹉娇藏绮阁深,玉娘生小春无心。

分来翠珥教妆裹,敲断金钗学苦唫。

月未全圆花未谢,碧玉盈盈犹待嫁。

谁下姑家玉镜台,温郎中表才堪亚。

婚期犹未指三星,偕计郎偏进上京。

春暖侍儿娇有伴,天寒翠鸟噤无声。

讵道相思不相见,沧桑顷刻能生变。

合欢庭树未成花,连理绣丝偏绝线。

飞语忽传到绣闺,金刀不惜断鸳机。

百年已阅人间梦,一死何妨地下随。

锦囊一卷编遗集,翠碗三旬绝玉粒。

风惊桂苑青霜飞,梦断枫林红雨泣。

侍儿娇小号双娥,一缕情牵誓不他。

荒冢一抔添婢子,雕笼半夜殉鹦哥。

千秋此是伤心事,主自死节奴死义。

合窆虽教夙愿偿,旁观犹洒多情泪。

自令溯宋迨千年,兰雪清唫剩一编。

读罢空成鹦鹉赋,冢荒何处暮云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女性的悲剧命运,充满了哀愁与凄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张玉娘在爱情与命运之间的挣扎与无奈。从“松阳山下埋香土”开始,便预示了她凄凉的结局。红豆生无主,象征着她的爱情无人问津;春风未许作鸳鸯,秋雨先教泣鹦鹉,则暗示了她与爱人未能如愿以偿的遗憾。诗中对张玉娘生活的细节描写,如“分来翠珥教妆裹”,“敲断金钗学苦唫”,以及她与侍儿的相伴,都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随着情节的发展,“月未全圆花未谢”描绘了她生命中的美好时刻,但好景不长,“谁下姑家玉镜台,温郎中表才堪亚”则引出了与温郎的爱情故事。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婚期犹未指三星,偕计郎偏进上京”,温郎的离京使得这段感情陷入困境。接下来的“春暖侍儿娇有伴,天寒翠鸟噤无声”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人物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讵道相思不相见,沧桑顷刻能生变”表达了爱情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而“合欢庭树未成花,连理绣丝偏绝线”则象征了两人关系的破裂。金刀不惜断鸳机,表现了张玉娘为爱情所付出的决绝,而“百年已阅人间梦,一死何妨地下随”则揭示了她最终选择的牺牲与解脱。

最后,“锦囊一卷编遗集,翠碗三旬绝玉粒”描绘了她留下的作品与遗物,以及“风惊桂苑青霜飞,梦断枫林红雨泣”的自然景象,都增添了诗歌的哀婉氛围。侍儿的誓言与荒冢的陪葬,更是加深了读者对张玉娘命运的同情与感慨。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悲剧女性的形象,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收录诗词(91)

那逊兰保(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夏日即事

清簟疏帘静不哗,阴阴夏木罩窗纱。

酬书无价将钗抵,买竹留钱趁雨赊。

洗砚恍疑云在水,拈针权当笔生花。

粉墙隔断尘千尺,不使闲愁到我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小斋宴坐

青琴一曲日斜阳,庭院沉沉苔径凉。

薜荔青摇花似雨,琅玕翠脱粉如霜。

心清自得诗书味,室静时闻翰墨香。

燕子不来春事尽,鬓丝禅榻两苍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冰雪堂诗稿

国风周南冠四始,吟咏由来闺阁起。

漫言女子贵无才,从古诗人属女子。

诗人世每谓多穷,我道穷时诗乃工。

请看后世流传者,多在忧愁愤激中。

我师聪明由夙慧,髫龄解字传三岁。

家贫母病苦备尝,针黹馀閒爱文艺。

于归家是紫薇郎,遇天得所传书香。

兰闺联句春方暖,式旦趋朝日正长。

酸风忽折鸳鸯草,兰芽况复霜前槁。

偏将薄命付伊人,坐使红颜速衰老。

天长地久恨迢迢,大节松筠特地昭。

冰雪名篇人比洁,归真取字意殊超。

触境生情每言志,一编写尽平生思。

不道风云月露词,纯以性灵追六义。

我幸身居弟子名,执绖问字早心倾。

夜读清诗刚掩卷,秋高月朗碧空明。

形式: 古风

小园偶兴

小步意徘徊,西风几阵催。

淡烟随暮起,落日促秋来。

红叶点高树,黄花压翠苔。

晚来清兴好,随意过平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