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老僧

俗腊知多少,庞眉拥毳袍。

看经嫌字小,问事爱声高。

暴日终无厌,登阶渐觉劳。

自言曾少壮,游岳两三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世俗的习俗有多少,白发老人穿着皮袍。
阅读佛经时嫌字太小,询问事情时声音却很高。
即使在烈日下也毫不厌倦,上台阶时逐渐感到疲惫。
他自己说年轻时曾多次游历名山大岳。

注释

俗腊:世俗的习俗。
庞眉:白发老人。
拥毳袍:穿着皮袍。
看经:阅读佛经。
嫌字小:嫌字迹太小难以看清。
问事:询问事情。
暴日:烈日。
登阶:上台阶。
渐觉劳:逐渐感到疲劳。
曾少壮:年轻时。
游岳两三遭:游历过几次名山。

鉴赏

这首诗名为《贻老僧》,是宋代信禅师所作。诗人通过对老僧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僧人的日常生活和心境。首句“俗腊知多少”暗示了老僧经历过许多世俗的岁月,而“庞眉拥毳袍”则描绘出老僧年迈但依然身披毛皮僧袍的形象,体现了他的朴素与坚守。

接下来的两句,“看经嫌字小,问事爱声高”,通过老僧阅读佛经时对字体大小的挑剔和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的特点,表现了他的专注和热情。老僧即使在烈日下也不觉得厌倦,但随着年龄增长,爬台阶时已感疲惫,显示出岁月的痕迹。

最后两句“自言曾少壮,游岳两三遭”,老僧回忆自己年轻时曾多次游历名山大岳,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修行生活的执着。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位经历丰富、虔诚向佛的老僧形象,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

信禅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永遇乐(其一)梅赠客

满眼寒姿,桂蟾匀素,霜女同莹。

野屋喷香,池波弄影,仿佛鸾窥镜。

一枝堪寄,天涯远信,惆怅塞鸿难倩。

这情怀、厌厌怎向,无人伴我孤另。风凄露冷。

仙郎此夜,若许枕衾相并。

解吐芳心,绸缪共约,学取双交颈。

好天难遇,从今一去,荏苒后期无定。

把柔肠、千萦万断,为伊薄幸。

形式: 词牌: 永遇乐

题壁

流落南来自可嗟,避人不敢御铅华。

却怜当日莺莺事,独立春风雾鬓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九张机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

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

深心未忍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

东风宴罢长洲苑,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

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

中心一句无人会,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

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

独自看多时。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

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八张机。回纹知是阿谁诗。织成一片凄凉意。

行行读遍,厌厌无语,不忍更寻思。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

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形式:

念奴娇(其四)

朝来佳气,郁葱葱,报道悬弧良节。

绿水朱华秋色嫩,景比蓬莱更别。

万缕银须,一枝铁杖,信是人中杰。

此翁八十,怪来精彩殊绝。

闻道久种阴功,杏林橘井,此辈都休说。

一点心通南极老,锡与长生仙牒。

乱舞斑衣,齐倾寿酒,满座笙歌咽。

年年今日,华堂醉倒明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