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进臣持闽宪节

任官自古惟贤材,天子耳目寄外台。

祥刑所系切民命,可不于此钦恤哉。

猗嗟东南俗脆弱,独有闽岭高崔嵬。

山川风气颇相等,挟刚负险不可摧。

自来岩谷多啸聚,屡遣使者歼渠魁。

今幸田里各安业,毕竟习俗怀阴猜。

侵陵矫虔或未免,狱讼不平良善灾。

民强官弱亦已久,往往州县翻低回。

政须绣斧肃风采,坐使一方公道开。

秋霜凛烈惩其奸,扑灭不复然死灰。

阳和宽大布德意,抚摩穷困如婴孩。

湘江之水碧悠悠,使君昔日曾徘徊。

于今八州复延颈,洗冤泽物须公来。

澄清本是平生志,从此四境无氛埃。

勿谓故园有松菊,长忆三径荒莓苔。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担任官职自古以来只选贤能之人,天子的耳目寄托在地方官员上。
公正的法律关系到百姓生死,怎能不在这里深感忧虑和同情呢。
哎呀,东南地区的风俗柔弱,唯有福建广东之地高峻险峻。
那里的山川气候大致相同,却因刚毅而负有险峻,难以撼动。
长久以来,山谷间常有盗贼聚集,多次派遣使者剿灭首领。
如今百姓安居乐业,但终究仍有疑虑和猜忌的习气。
欺压和欺诈或许难以避免,司法不公会带给善良人灾难。
民间力量强大而官府相对弱小已成常态,地方官员时常犹豫不决。
必须以威严公正的态度治理,才能确保公平正义。
秋霜严酷,用来惩戒邪恶,使之不再死灰复燃。
阳光普照,宽容大度,应像对待婴儿般抚慰贫困者。
湘江碧波荡漾,您过去曾在此地漫步。
如今八个州期待您的到来,洗清冤屈,惠及万物。
澄清天下是您一生的志向,从此四境安宁无纷争。
不要只怀念故乡的松菊,更要关注那些荒芜的小径。

注释

任官:担任官职。
惟贤材:只选贤能之人。
天子耳目:天子的耳目。
外台:地方官员。
祥刑:公正的法律。
钦恤:忧虑和同情。
猗嗟:哎呀。
东南俗:东南地区的风俗。
闽岭:福建广东之地。
崔嵬:高峻险峻。
啸聚:盗贼聚集。
歼渠魁:剿灭首领。
田里:百姓。
习俗怀阴猜:疑虑和猜忌的习气。
侵陵矫虔:欺压和欺诈。
狱讼不平:司法不公。
绣斧:威严公正的态度。
一方公道:公平正义。
秋霜凛烈:秋霜严酷。
死灰:不再发生。
阳和:阳光普照。
抚摩穷困:抚慰贫困者。
湘江:湘江。
使君:您。
八州:八个州。
泽物:惠及万物。
澄清:澄清天下。
氛埃:纷争。
故园:故乡。
三径:隐居之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文蔚为赵进臣赴闽任职而作,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的期许与对百姓疾苦的关注。诗中首先强调了选任贤能官员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指出天子将重任寄托在外台(指地方官),特别是司法公正关乎民生。接着,诗人提到东南地区风俗柔弱,但福建之地因其地势险峻,民性强悍,不易被轻易动摇。

诗中回顾了历来的动荡与平定,赞扬了朝廷派遣使者平息乱局的努力,并指出如今百姓虽安居乐业,但仍存疑虑和不公。诗人呼吁赵进臣以公正严明的态度治理地方,确保司法公正,打击奸邪,同时施恩于贫困百姓,如同父母对待婴儿般慈爱。

诗人回忆起湘江边的往事,象征着赵进臣过去的经历,如今他带着八州百姓的期待,期待他能洗去冤屈,带来清平。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一生致力于澄清政治的愿望,希望赵进臣的到来能扫除四境的乌烟瘴气,即使身在远方,仍不忘故园的松菊和隐逸生活,寓意对清廉政治的坚守。

收录诗词(308)

陈文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赵惠卿赴玉沙法曹

不辞艰险涉江湖,素志惟期欲展舒。

平允外应无别法,坦夷中自有亨衢。

虽云天远雁行近,未至风高鱼素疏。

见说民淳须事简,不妨宦学进工夫。

形式: 七言律诗

送赵德勤将漕淮东(其一)

逼人富贵固骎骎,体国忧时一寸心。

符印递迁无旷岁,庙堂谁谓少知音。

民间利病搜求久,财计源流讲究深。

飞挽恢恢有馀地,要知罢困极于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彭应期下鄱阳

当年心事几绸缪,长记天西玉一钩。

客里近来嗟我倦,江边重得送君游。

读书会有新功用,把酒聊寻旧倡酬。

自愧不能追往事,但劳清梦绕螺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夏夜露坐偶书且勉同学子

人生邂逅如岐路,南北东西忽离聚。

渊明本赋归去来,保社乃今随所寓。

读书不杂嚣尘声,好在园林最幽处。

朱桥跨出林阴外,一水绕庭将绿护。

有时小立凭危栏,临风不忍空归去。

矧逢暑夕远灯火,杖策月林时散步。

更深每与二三子,辍寐每为清景驻。

山高望望北斗低,花香拂拂南薰度。

拟将胸次涤河汉,不管衣巾湿风露。

清谈未必真废事,言下应当有微悟。

不妨俯仰更观察,此意直须起训诂。

郊墟次第新凉入,自可灯窗穷入暮。

凡人努力在年少,老大悲伤欲何诉。

嗟予学古虽有志,蹭蹬独为一生误。

鸢鱼性分信机浅,风月情怀乃天赋。

归哉要结园绮徒,清夜团栾绕庭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