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滩隐画竹歌为董前辈文涣作朝鲜人徐某欲学诗于董,以画为执

唐人画竹钩填廓,北宋文苏乃用墨。

此幅金泥写玄绡,觺觺箨龙叹奇绝。

万历到今三百年,作者滩隐今飞仙。

蜡缄纸裹走山海,远随贡使来朝天。

中朝翰林诗苍古,远人持画代艇脯。

桂苑春耕笔未枯,延陵知乐来观鲁。

独恨当年惜袜材,不扫寒梢万尺许。

三韩画竹用中法,因知诗亦同机括。

君诗清瘦学孟郊,正如孤箭坼琼甲。

面壁苦吟至夜分,定闻苍玉相摩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之洞对中国古画和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他首先赞赏唐人画竹的细致勾勒和北宋文苏的墨韵运用,接着描述了这幅画作的精致,如金泥书写在玄绡上,竹子形象生动,令人惊叹其奇妙。诗中提及画作历经三百年历史,作者虽已逝去,但其才华如同仙人般飘逸。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画作如何通过贡使传播,成为中朝文化交流的载体,翰林诗人的作品与之相比显得苍古,而远方之人则以画作为礼物,表达敬意。诗人感叹画中未被利用的竹材,如果能用于书法,定能展现出更大的艺术价值。

诗人还提到朝鲜画竹技法受到中国传统的启发,暗示诗歌创作也有相通之处。他将前辈董文涣的诗比作孟郊的清瘦风格,如同孤箭穿透琼甲,形象生动。最后,诗人赞扬董文涣苦心修炼诗艺,直至深夜,仿佛能听到笔墨摩擦的声响,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赞美了画作的艺术魅力,也寓言了诗歌创作的精益求精,体现了诗人对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收录诗词(215)

张之洞(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朱麋君舍人鉴成焦山酣睡图四首(其一)

茗香步算知周鼎,文达多闻辩陆铭。

争向山灵谈考据,禅床塞耳不能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题朱麋君舍人鉴成焦山酣睡图四首(其二)

竟将四大作禅床,偶听钟鱼出上方。

寄语东坡老居士,江山如此莫思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朱麋君舍人鉴成焦山酣睡图四首(其三)

风凉睡美在江楼,隐隐山城见石头。

曾是昔年吟啸地,戈船军鼓满汀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题朱麋君舍人鉴成焦山酣睡图四首(其四)

汀州春草绿芊绵,又见承平选胜年。

西掖门前绫被里,悬知流梦过江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