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八日游北禅师川登塔尽七级仆能三级而已晚过公晦偶作二首(其二)

铁锁铜镮一一开,肩舆不问主人来。

已登白塔吾休矣,更上红亭子壮哉。

世外清欢须邂逅,城头落日共徘徊。

云楼五月沧洲趣,羞杀初无八斗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五月八日游览北禅师川,登塔至顶,尽览七级之景,而自己仅能攀登三级的情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个人情感的流露。

首句“铁锁铜镮一一开”,以“铁锁铜镮”象征着重重阻碍,而“一一开”则表达了诗人克服困难、自由前行的喜悦。接着,“肩舆不问主人来”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乘坐轿子,不需他人引领,自行前往,展现了他独立自主的精神风貌。

“已登白塔吾休矣,更上红亭子壮哉。”这两句诗,通过“白塔”和“红亭子”的色彩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所见景色的壮丽,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激动与自豪。登高望远,诗人仿佛超越了尘世的束缚,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世外清欢须邂逅,城头落日共徘徊。”这两句诗,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表达了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与清风明月相遇的愉悦之情。同时,诗人与“落日”一同徘徊,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最后,“云楼五月沧洲趣,羞杀初无八斗才。”诗人以“云楼”比喻自己的心境,五月的沧洲之趣,既是对眼前景色的赞美,也是对自己才华的谦逊自省。诗人认为,即使是在这样的美景中,自己的才华也显得微不足道,体现了他对艺术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身能力的客观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421)

韩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学者称他陵阳先生。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 字:子苍
  • 号:牟阳
  • 籍贯: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
  • 生卒年:1080~1135

相关古诗词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其一)

去蜀初游楚,吾方十二三。

无成今长大,送汝不胜惭。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覃]韵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其二)

还家傥无事,莫负故园春。

衣锦儿嬉尔,从来笑买臣。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其三)

舣舟不能前,已复日西没。

赠子以幽兰,秋风正披拂。

形式: 五言绝句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其四)

野宿月团栾,风餐气萧飒。

从来对床地,只今悬一榻。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