蚺蛇行

蚺蛇吞人方半吞,两手死攀松树根。

一夫往救不量力,蚺蛇钩取如束薪。

牛将两角与抵触,鳞甲溃裂膏血喷。

人虽吐出已半死,一月僵卧亡精魂。

牛兮汝乃能救人,两人沾汝父母恩。

天生义勇少人有,牛兮绝胜血气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蚺蛇行》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描绘了人与自然力量间的激烈对抗,以及一种超乎寻常的义勇之举。

首先,诗的开头以“蚺蛇吞人方半吞”这一形象的描述,营造出紧张而恐怖的氛围。接着,“两手死攀松树根”,展现了人的顽强抵抗,即使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也不放弃生存的希望。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动容。

随后,“一夫往救不量力”,引入了一个勇敢的救世者,他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然而,“蚺蛇钩取如束薪”,表明救世者的努力并未成功,反而陷入了更大的危险之中。这种悲剧性的转折,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

“牛将两角与抵触,鳞甲溃裂膏血喷”,描述了牛的英勇行为,它用自己的力量对抗蚺蛇,尽管最终未能完全战胜,但其牺牲精神彰显了生命的尊严和勇气。这不仅体现了动物间的互助,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尊重。

最后,“人虽吐出已半死,一月僵卧亡精魂”,强调了人的牺牲,虽然最终未能逃脱厄运,但其精神永存。同时,诗中提到“牛兮汝乃能救人,两人沾汝父母恩”,赞扬了牛的义举,并将其与人类的恩情相提并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整首诗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合作,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勇气的价值以及牺牲的崇高。屈大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赋予了这首诗深刻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启示。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刘仙岩

高高城外风门岭,仙女岩扉时倒影。

水盂朝吐白云香,石镜暮含明月冷。

黑米成珠旧日粮,玉浆如乳谁家井。

闻道瑶姬绝世姿,芙蕖早把铅华屏。

绿眉卢女画当心,鬒发丽英披至颈。

云母丹成即上仙,紫鸾衔得书来请。

罗浮自古女仙多,知与鲍姑为首领。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徭歌

盘瓠荒祠盘瓠峒,诸徭男女歌相送。

裙衫染黑大家同,绒绣花连大头凤。

峰田火粒早收成,为赛社王多酒瓮。

山狸肌作木瓜香,竹鼬肉如绵絮松。

官催刀税到兰和,绝嫩鹿茸先纳贡。

形式: 古风

水车

江中栅松纷无数,奔流横截相支柱。

要令江水尽湍急,势似惊滩石龃龉。

松身入水苦不朽,老龙一一皆锥处。

即枯尚裹霜鳞甲,断节膏流未成土。

何年五鬣失轮囷,潜无首尾谁知汝。

槎枒但有齿角用,纵横水中若钩距。

水车因尔得旋转,昼夜轮翻起风雨。

一车灌田四十亩,槽槽相接输甘乳。

舟人最苦水车多,上车下车色无主。

车车渐高高入云,车尾车头争鼓舞。

身强撑折湾湾篙,篙势有如大黄弩。

水浅不苦苦水深,雨多久已迷洲渚。

从阳向少乾旱忧,岁岁有收盛禾黍。

估人来往水车旁,各奋长篙助公姥。

我行虽觉此路艰,终爱水车利农圃。

丈人抱瓮一何愚,岂知桔槔施已普。

圣人制器因自然,机事前民从上古。

绝圣弃智非神明,大巧斯为道所取。

形式: 古风

从化县斋有古松一株见而叹之

古松一树愁拘束,生长县斋非空谷。

贪与仙人吏隐同,女萝亦免樵苏辱。

臃肿偏多鳞甲开,知是龙身不敢触。

枝柯多节或空心,膏流未免因肥沃。

官閒一日三摩娑,自汲寒泉与洗浴。

松花春熟入怀香,黄多绝胜金如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