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谒李忠简公祠

宋道日南行,番禺分纬象。

腾达菊坡门,风徽宏器奖。

既植外除声,亦触金华赏。

委身小朝廷,乾坤就卤莽。

谕贼障乡邦,疏奸明直谠。

御榻引裾年,气与霜旻上。

清切九阍灵,南人信无党。

贾董实纵横,真魏虚来往。

太乙西湖观,谁与论群枉。

举手响阳堂,端为文溪榜。

海珠石一拳,潮澜奔泱漭。

官津有送迎,城堞横舟桨。

节蒲与瓣香,亦可羞巍像。

荒陬子姓繁,茅邑詹时飨。

俎豆固未夷,声施亦未广。

每自感遗编,端居邑敞惘。

宁知礼佛幢,不见读书幌。

同陟科名间,丰采乃千丈。

百里出孤峰,海天云日朗。

以贻同游客,殷勤致所仰。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壮所作的《海珠谒李忠简公祠》,通过描绘对李忠简公祠的拜谒,展现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感慨。

首句“宋道日南行,番禺分纬象”,以宋代的治国之道为背景,点明了祠堂所在的位置——番禺,暗示了李忠简公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接下来的几句“腾达菊坡门,风徽宏器奖”描绘了李忠简公的功绩和影响,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既植外除声,亦触金华赏”进一步强调了李忠简公的声誉和受到的赞誉。接着,“委身小朝廷,乾坤就卤莽”则表达了李忠简公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坚守正道的决心。

“谕贼障乡邦,疏奸明直谠”描述了李忠简公在维护国家利益、打击邪恶势力方面的努力。“御榻引裾年,气与霜旻上”则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李忠简公的高尚品德和威严形象。

“清切九阍灵,南人信无党”表达了对李忠简公公正无私、深受南方人民爱戴的赞美。“贾董实纵横,真魏虚来往”则通过引用典故,进一步赞扬了李忠简公的智谋和影响力。

“太乙西湖观,谁与论群枉”描绘了李忠简公在西湖观景时的场景,暗示了他的深邃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举手响阳堂,端为文溪榜”则表达了对李忠简公在文学和教育领域贡献的肯定。

“海珠石一拳,潮澜奔泱漭”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象征着李忠简公的影响力如同海珠石一样坚固,如同潮水般波澜壮阔。“官津有送迎,城堞横舟桨”则描绘了人们在李忠简公祠前的活动,体现了他对后世的影响。

“节蒲与瓣香,亦可羞巍像”表达了对李忠简公精神的敬仰,即使在祭祀活动中也能感受到他的伟大。“荒陬子姓繁,茅邑詹时飨”则描绘了李忠简公在偏远地区也受到尊敬的情景。

最后,“俎豆固未夷,声施亦未广”表达了对李忠简公文化影响力的期待,希望他的思想能被更多人了解和传承。“每自感遗编,端居邑敞惘”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献的珍视和对李忠简公事迹的怀念。“宁知礼佛幢,不见读书幌”则通过对比,强调了李忠简公在宗教和教育领域的不同影响。

“同陟科名间,丰采乃千丈”描绘了李忠简公在科举制度中的成就,以及他的人格魅力。“百里出孤峰,海天云日朗”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着李忠简公的影响力如同山峰一样高耸,如同天空一样广阔。

整首诗通过对李忠简公祠的拜谒,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55)

陈子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梦彭山公雷伯鳞二年兄成十一韵

吹残燕邸梦,望断定陵春。

六诏周金马,□□□玉人。

好谈天下事,一唾世间尘。

数造休传骑,□□或借巾。

琴中称弟子,书后拟精神。

善戏不为虐,□宵还及晨。

夔龙高信步,霄汉自由身。

连堕遗弓泪,方知束带颦。

辞梁思侣燕,纵壑失惊鳞。

于忽难为寄,崎岖好自珍。

只今山阁回,百忆恐非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家圃与诸客竟日夜剧游伯促咸在赋二十二韵

青山谁独往,白日竟无哗。

谁有高人迹,来寻处士家。

襟怀都贮月,骨相本餐霞。

松下幽盟在,林中逸兴赊。

观鱼新水上,策杖小桥斜。

棋局临风置,书床就竹遮。

侵阶半马舄,点户碎桐葩。

欲种三眠柳,才分五色瓜。

灌园吾自拙,挥麈客偏嘉。

庾杲能供韭,樵青解试茶。

飞觞流石齿,改席近檐牙。

单袷□初怯,层台瞩转遐。

萤窗犹伏蠹,影树忽惊鸦。

春迫连宵暗,星辉此夜华。

朋簪盍不偶,酒德颂还加。

得句同书叶,工诗愧浣花。

社莲心并照,池草梦谁誇。

孤赏琴三叠,奇情赋八叉。

调调疑答籁,阁阁任吹蛙。

贪弄金鹅蕊,从嘶臼鼻齁。

无人行阛阓,随意步壸阇。

重约明朝过,催晨鼓易挝。

形式: 排律

补沈休文忆诗二首(其一)

忆起时,酣晕半不销。妆镜直须倚,铅粉若为调。

唯应怜夜夜,乃复有朝朝。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补沈休文忆诗二首(其二)

忆别时,回环语易毕。强将泪意收,倍觉愁光溢。

携手立须臾,屈指问何日。

形式: 古风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