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

何处箫声向晚天,吹来角调不成圆。

鞭丝帽影记当年。

残日浴波红带晕,远山含雨绿生烟。

马蹄闲踏玉河边。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鉴赏

这首《浣溪纱》由清代诗人周寿昌所作,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箫声悠扬,夕阳映照,远山含烟的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怀旧之情。

首句“何处箫声向晚天”,以“箫声”作为引子,点明了时间背景是傍晚,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吹来角调不成圆”,通过对比箫声与角调的不同,暗示了情感的复杂与不完整,或许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或是对现实境遇的无奈。

“鞭丝帽影记当年”一句,将读者的思绪拉回到过去,通过具体的形象——马鞭和帽子的痕迹,勾勒出曾经的场景,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深深回忆。

“残日浴波红带晕,远山含雨绿生烟”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渲染情感。夕阳映照在波面上,染上了一层红色的光辉,仿佛是时间的印记;远处的山峦在雨后显得更加翠绿,烟雾缭绕,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朦胧感。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最后,“马蹄闲踏玉河边”一句,以“马蹄”的动作结束全词,既呼应了开头的“何处箫声向晚天”,又以“玉河”这一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整个画面静谧而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过往的深情回顾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淡淡感慨。

综上所述,《浣溪纱》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藏于心的思绪与情感。

收录诗词(42)

周寿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荇农,晚号自庵。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至侍讲。太平军攻湘时尝劾赛尚阿、和春作战不力,称敢言。后随办京畿防务,不畏上官,敢据实开释无辜。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绪初罢官居京师,专注著述。诗文书画均为时所重。心力所瘁,则在两《汉书》,有《汉书注校补》、《后汉书注补正》、《三国志注證遗》、《思益堂集》等

  • 字:应甫
  • 籍贯:湖南长沙
  • 生卒年:1814—1884

相关古诗词

喝火令

绿软苔梳鬓,红酣豆点唇。一帘风雨荡吟魂。

待把桃花作酿,和醉咽将春。

酒重愁无力,衫轻泪有痕。一春情绪费温存。

便到灯时,无奈得清晨。

便到清晨时候,怎地得黄昏。

形式: 词牌: 喝火令

菩萨蛮.新岁舟中望山

冬冬腊鼓催年罢,江波碧泻春如画。

春到已多时,梅花知不知。

山色随江掩,尽被东风染。

染得绿生生,一层深一层。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

千丝万绪愁难了,愁花无语东风悄。

花发怨春迟,鹃啼春怎知。

销愁惟有醉,量浅杯空对。

发白说因愁,沙鸥先白头。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南歌子.雨中望西山有感

寄信迟青鸟,开笼羡白鹇。无聊看雨独凭阑。

可惜阑干阑住,不教还。雨忆潇湘听,云怜岳麓闲。

西山锁恨似重关。山外青山,何处更无山。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