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浣溪纱》由清代诗人周寿昌所作,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箫声悠扬,夕阳映照,远山含烟的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怀旧之情。
首句“何处箫声向晚天”,以“箫声”作为引子,点明了时间背景是傍晚,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吹来角调不成圆”,通过对比箫声与角调的不同,暗示了情感的复杂与不完整,或许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或是对现实境遇的无奈。
“鞭丝帽影记当年”一句,将读者的思绪拉回到过去,通过具体的形象——马鞭和帽子的痕迹,勾勒出曾经的场景,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深深回忆。
“残日浴波红带晕,远山含雨绿生烟”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渲染情感。夕阳映照在波面上,染上了一层红色的光辉,仿佛是时间的印记;远处的山峦在雨后显得更加翠绿,烟雾缭绕,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朦胧感。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最后,“马蹄闲踏玉河边”一句,以“马蹄”的动作结束全词,既呼应了开头的“何处箫声向晚天”,又以“玉河”这一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整个画面静谧而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过往的深情回顾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淡淡感慨。
综上所述,《浣溪纱》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藏于心的思绪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