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刘鹗对曹溪禅寺和东南山长老的寄赠之作。首句“诏持玉节遍咨询”,描绘了作者以朝廷使者身份,带着使命遍访各地的情景,体现了其职责的重要性和旅途的艰辛。次句“岭海重来白发新”,暗示了诗人历经岁月沧桑,归来时已是满头白发,流露出时光荏苒的感慨。
“济世不存菩萨行”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疾苦的深深忧虑,认为济世救民的理想并未在现实中得以实现,与出家人的菩萨心肠形成对比。“当年徒见宰官身”则反思自己过去的官场生涯,感叹徒有为官之躯,未能真正践行菩萨精神。
“痛怜世外何多劫”表达了诗人对尘世苦难的同情,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远想山中别有春”则寄寓了对禅寺清幽生活的向往,暗含着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最后两句“寄语堂头大和尚,何当握手话前因?”直接向禅寺长老发出邀请,希望能有机会在静谧的禅院中,与他促膝交谈,追忆过往,探讨人生的哲理。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反思,又有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