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氅云见赠

诗篇李峤真才子,飞鹤横汾感慨多。

闽海泪枯唐日月,燕云心死宋山河。

赤眉故国通天表,青眼高楼斫地歌。

二百馀年应有此,先皇雨露在菁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易顺鼎所作,名为《和氅云见赠》。诗中以李峤为引子,借其才华与情感,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国家兴衰的深沉感慨。

首联“诗篇李峤真才子,飞鹤横汾感慨多”,开篇即以李峤的才华与情感为引,将读者带入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之中。李峤作为唐代的著名诗人,其作品往往蕴含着对自然、社会的深刻洞察与感慨。此处以“飞鹤横汾”描绘出李峤诗歌中的意境,既有飞翔之感,又有横跨时空的意味,展现出诗人情感的丰富与深邃。

颔联“闽海泪枯唐日月,燕云心死宋山河”,进一步将视角转向历史,通过“闽海”与“燕云”的地理象征,分别代表了唐代与宋代的疆域。这两句诗描绘了唐宋两朝的兴衰更替,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切感慨。其中,“泪枯”与“心死”两个词形象地表现了国家衰败时人民的痛苦与绝望,同时也暗含了对后世的警示。

颈联“赤眉故国通天表,青眼高楼斫地歌”,继续深化主题,通过“赤眉”这一历史事件的典故,以及“通天表”与“青眼高楼”的意象,展现了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赤眉是东汉末年的一支农民起义军,这里用来象征国家的动荡与危机。“通天表”与“青眼高楼”则分别代表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暗示了面对困难时人们内心的挣扎与坚持。

尾联“二百馀年应有此,先皇雨露在菁莪”,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国家兴衰轮回的理解与接受。其中,“二百馀年”指时间跨度,强调历史的漫长与复杂;“先皇雨露在菁莪”则运用了古代教育的比喻,意指先王的恩泽如同雨露滋润着学子的成长,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教育与人才培育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意象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国家兴衰的深刻洞察与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感事和氅云韵

海天孤岛瘴云阴,灰灭田横一寸心。

南国荪荃忍终古,西山薇蕨到于今。

黄图九夏安危局,青史千秋得失林。

死作阎罗生柱国,笑他无福比韩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吊殉节五妃墓

谁将明祚复延长,六月投缳日色黄。

节凛泉台甘结伴,躯捐海国愿从王。

宫帏永别同埋玉,脂粉宁悲久瘗香。

行过魁山遗冢在,至今犹绕老烟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有感

贫病交攻久未除,愁来难放两眉舒。

冰弦不遇钟期识,破甑频同范叔虚。

自惜鲋鱼居涸辙,谁怜骐骥困盐车。

纵教沦落长如此,慰我还凭架上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新庄道中口号(其一)

琴剑装轻恰一肩,閒游欲学地行仙。

护田水绿溪流曲,绕屋阴浓竹树连。

争渡人喧芳草岸,唱歌樵答夕阳天。

舆中镇日无些事,睡醒看书倦复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