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易顺鼎所作,名为《和氅云见赠》。诗中以李峤为引子,借其才华与情感,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国家兴衰的深沉感慨。
首联“诗篇李峤真才子,飞鹤横汾感慨多”,开篇即以李峤的才华与情感为引,将读者带入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之中。李峤作为唐代的著名诗人,其作品往往蕴含着对自然、社会的深刻洞察与感慨。此处以“飞鹤横汾”描绘出李峤诗歌中的意境,既有飞翔之感,又有横跨时空的意味,展现出诗人情感的丰富与深邃。
颔联“闽海泪枯唐日月,燕云心死宋山河”,进一步将视角转向历史,通过“闽海”与“燕云”的地理象征,分别代表了唐代与宋代的疆域。这两句诗描绘了唐宋两朝的兴衰更替,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切感慨。其中,“泪枯”与“心死”两个词形象地表现了国家衰败时人民的痛苦与绝望,同时也暗含了对后世的警示。
颈联“赤眉故国通天表,青眼高楼斫地歌”,继续深化主题,通过“赤眉”这一历史事件的典故,以及“通天表”与“青眼高楼”的意象,展现了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赤眉是东汉末年的一支农民起义军,这里用来象征国家的动荡与危机。“通天表”与“青眼高楼”则分别代表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暗示了面对困难时人们内心的挣扎与坚持。
尾联“二百馀年应有此,先皇雨露在菁莪”,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国家兴衰轮回的理解与接受。其中,“二百馀年”指时间跨度,强调历史的漫长与复杂;“先皇雨露在菁莪”则运用了古代教育的比喻,意指先王的恩泽如同雨露滋润着学子的成长,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教育与人才培育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意象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国家兴衰的深刻洞察与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