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

天围秋涨阔,山背夕阳孤。

岸树晴犹湿,汀烟近却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小孤山周围宁静而壮丽的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广阔与山色的孤独,以及岸边树木与远处烟雾的微妙对比。

首句“天围秋涨阔”,以“天”字开头,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广阔的天空,暗示秋季的天空高远而开阔,为整幅画面奠定了辽阔的背景。接着,“秋涨阔”三字则生动地描绘了秋季水面因雨水或潮汐上涨而显得更加宽广的景象,给人一种空间上的无限延伸感。

第二句“山背夕阳孤”,将视角转向山峦,夕阳的余晖洒在山背上,赋予了山体一种孤独而静谧的美。这里的“孤”字不仅指山体本身在夕阳下显得独立,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投射,或许是对自然美景的感慨,或是对某种孤独心境的抒发。

接下来的“岸树晴犹湿”,转而描写岸边的树木。即使是在晴朗的天气里,树木依然保持着湿润的状态,这可能是由于清晨的露水还未完全蒸发,或者是雨水的痕迹尚未完全消失。这一细节描绘了自然界中微小而真实的瞬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层次感。

最后一句“汀烟近却无”,将视线引向远处的烟雾。在近处,烟雾似乎消失了踪迹,但随着距离的拉远,烟雾又重新显现。这种现象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精确描绘,也是对视觉感知的巧妙表现,暗示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瞬息万变和不可捉摸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捕捉并呈现了小孤山及其周边环境的独特魅力,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达。

收录诗词(27)

张斛(宋末金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辽时南渡,约金太祖天辅中前后在世。仕宋为武陵守。金建国,理索北归,官秘书省著作郎。善书画,工诗宇文虚中颇激赏之。元好问称:“其文笔字画,皆有前辈风调,宇文(虚中)大学士甚赏之。”(《中州集》)斛著有南游、北归等诗集

  • 籍贯:渔阳(治所在今天天津蓟县)
  • 生卒年:约公元一一二0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句(其一)

云开千里月,风动一天星。

形式: 押[青]韵

句(其二)

细草沙边树,疏烟岭外村。

形式: 押[元]韵

句(其三)

绿涨他山雨,青浮近市烟。

形式: 押[先]韵

句(其四)

月色四时好,人心此夜偏。

形式: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