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散为器者,乃道之漓。适于变者,乃法之弊。
衲僧家,如何是事事无碍底句。
济北老秃兵,明州憨布袋。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智朋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探讨了道与法的关系以及修行中的自由与规范之间的平衡。"散为器者,乃道之漓",意指过于分散或具体化的事物已偏离大道的本质;"适于变者,乃法之弊",则指出过于灵活适应变化,可能成为佛法束缚的弊病。接着,诗人提出"衲僧家,如何是事事无碍底句",是在询问如何在遵循佛法的同时,达到心境如衲僧般事事通达无碍的状态。最后两句"济北老秃兵,明州憨布袋",可能是以两位禅师的形象作比喻,暗示修行者应如济北老僧和明州憨和尚那样,保持质朴无华,心怀智慧,不受外在形式所限。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对禅修中原则与灵活性、教条与自由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禅宗注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义。
不详
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柏山高,秋风高。打失登山屐,吹落炙脂帽。
应节应不及,登高登不到。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从上佛祖不出这影子。
只今雨暗乾坤,月明如昼,衲僧眼目,瞒他一点不得。
旃檀林,无杂树。拈出片片皆香,收来枝枝显露。
门头户底一等打开时如何,吃茶去。
三回四度,不曾入得径山门。
万恨千愁,今日落在弟子手。只得欢喜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