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武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兴师讨伐荆楚。王师深入敌方险阻,众多楚兵全被俘虏。扫荡荆楚统治领土,成汤子孙功业建树。
你这偏僻之地荆楚,长久居住中国南方。从前成汤建立殷商,那些远方民族氐羌,没人胆敢不来献享,没人胆敢不来朝王。殷王实为天下之长。
上天命令诸侯注意,建都大禹治水之地。每年按时来朝来祭,不受责备不受鄙夷,好好去把农业管理。
上天命令殷王监视,下方人民恭谨从事。赏不越级罚不滥施,人人不敢怠慢度日。君王命令下达诸侯,四方封国有福享受。
殷商都城富丽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样。武丁有着赫赫声名,他的威灵光辉鲜明。既享长寿又得康宁,是他保佑我们后人。
登上那座景山山巅,松树柏树挺拔参天。把它砍断把它远搬,削枝刨皮加工完善。长长松木制成方椽,楹柱排列粗壮溜圆。寝庙落成神灵安恬。

注释

挞:勇武貌。
殷武:即殷高宗武丁,殷朝的一位中兴之主,曾任用贤人傅说(yuè)为相,并不断对西北的贡方、土方、鬼方、羌、周族等用兵,在位五十九年。
荆楚:即荆州之楚国。
裒:“捊”之别体,通“俘”,俘获。
汤孙:指商汤的后代武丁。
绪:功业。
女:同“汝”,你。
乡:通“向”。
自彼氐羌:自,犹“虽”;氐、羌,散居在今西北狭西、甘肃、青海一带的边远民族。
常:长。
“常”是“尚声”字,与“长”字古音同部,故可释为“长”。
多辟:众多诸侯国君。
绩:通“迹”。
来辟:犹言“来王”、“来朝”。
祸适:读同“过谪”,义为谴责。
解:同“懈”。
严:同“俨”,敬谨。
不僭不滥:毛传:“赏不僭、刑不滥也。
”封:毛传:“大也。

商邑:指商朝的国都西亳。
翼翼:都城盛大貌。
极:准则。
濯濯:形容威灵光辉鲜明。
后生:犹言后代子孙。
丸丸:形容松柏条直挺拔。
方:是,乃。
斫:砍。
虔: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为“削”。
此指用刀削木。
桷:方形的椽子。
梃:木长貌。
旅:当依毛传释为“陈列”。
有闲:闲闲,大貌。
寝:此指为殷高宗所建的寝庙。
古时的寝庙分两部分,后面停放牌位和先人遗物的地方叫“寝”,前面祭祀的地方叫“庙”。
孔:很。

鉴赏

这首诗《殷武》出自《诗经》,是赞美商汤武功的篇章。诗中描绘了商汤征伐荆楚的壮举,展现了商朝的强大与威严。诗文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商汤的英明决策和军队的英勇无畏,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君主权威的敬畏之情。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开篇即以“挞”字形容商汤的勇猛,展现出征伐荆楚时的豪迈气势。“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描述了商军深入敌境,击败荆楚军队的场景,表现了商军的战斗力和战略眼光。“有截其所,汤孙之绪”,则赞扬了商汤后继者的继承和发展,使得商朝的功业得以延续。

接着,诗人通过“维女荆楚,居国南乡”等句,描绘了荆楚之地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为后续的战争描写提供了历史背景。通过“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等语句,强调了商朝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四方诸侯对其的尊崇。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等段落,则从天命的角度,阐述了商朝的合法性与稳定的社会秩序。诗人通过“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等语句,表达了对君主权力的敬畏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注。

最后,“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等部分,进一步歌颂了商朝的繁荣与强大,以及其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成就。通过“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陟彼景山,松柏丸丸”等描绘,展现了商朝的长久与稳固,以及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和谐。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精神,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文学和思想的重要文献。

收录诗词(305)

诗经(先秦)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惜誓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

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

观江河之纡曲兮,离四海之霑濡。

攀北极而一息兮,吸沆瀣以充虚。

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

苍龙蚴虯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

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于後车。

驰骛于杳冥之中兮,休息虖昆仑之墟。

乐穷极而不厌兮,愿从容虖神明。

涉丹水而驰骋兮,右大夏之遗风。

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

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临中国之众人兮,讬回飙乎尚羊。

乃至少原之野兮,赤松、王乔皆在旁。

二子拥瑟而调均兮,余因称乎清商。

澹然而自乐兮,吸众气而翱翔。

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

黄鹄後时而寄处兮,鸱枭群而制之。

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

夫黄鹄神龙犹如此兮,况贤者之逢乱世哉。

寿冉冉而日衰兮,固儃回而不息。

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

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

苦称量之不审兮,同权概而就衡。

或推迻而苟容兮,或直言之谔謣。

伤诚是之不察兮,并纫茅丝以为索。

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恶。

放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石。

梅伯数谏而至醢兮,来革顺志而用国。

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比干忠谏而剖心兮,箕子被发而佯狂。

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

非重躯以虑难兮,惜伤身之无功。已矣哉!

独不见夫鸾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野。

循四极而回周兮,见盛德而後下。

彼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

使麒麟可得羁而係兮,又何以异虖犬羊?

形式:

招隐士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山气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

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

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

青莎杂树兮,薠草靡;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

状貌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

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形式:

七谏(其一)初放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壄。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壄。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

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如坈。

块兮鞠,当道宿,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

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后已。

形式:

七谏(其二)沉江

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

尧舜圣而慈仁兮,后世称而弗忘。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

纣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吕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垄。

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

苦众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

众并谐以妒贤兮,孤圣特而易伤。

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岩穴处而隐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从俗而变化兮,随风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

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

废制度而不用兮,务行私而去公。

终不变而死节兮,惜年齿之未央。

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矇。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愿悉心之所闻兮,遭值君之不聪。

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

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国家之久长。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

离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于秋蓬。

业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论乎祸凶?

彼离畔而朋党兮,独行之士其何望?

日渐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变容。

众轻积而折轴兮,原咎杂而累重。

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

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壅。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