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辅斋先生掌教无锡

青春领教共称宜,况以才华越等夷。

两袖天香辞陛日,一帆秋色发舟时。

潞河风落蘋初放,官道霜晴柳半疏。

悬想毗陵多俊彦,一经从此得名师。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此诗《赠辅斋先生掌教无锡》由明代诗人彭谊所作,通过对辅斋先生才华与品德的赞美,展现了其在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仰之情。

首联“青春领教共称宜,况以才华越等夷”,开篇即赞扬辅斋先生年轻有为,以其出众的才华超越同辈,赢得了广泛赞誉。这里不仅肯定了先生的个人成就,也暗示了其在教育领域引领风尚的地位。

颔联“两袖天香辞陛日,一帆秋色发舟时”,通过“两袖天香”这一形象,描绘了先生离开朝廷时的庄重与清廉,同时也暗喻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而“一帆秋色发舟时”则以自然景象的变换,象征着先生即将开始新的旅程,踏上教育的征途。

颈联“潞河风落蘋初放,官道霜晴柳半疏”,进一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潞河畔的芦苇初放,官道上霜后柳树半疏,这些景象既是对季节更替的描绘,也是对辅斋先生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的一种隐喻,预示着他的教育事业将如同这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样,充满希望与活力。

尾联“悬想毗陵多俊彦,一经从此得名师”,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辅斋先生在无锡教育界的影响与贡献的期待与赞赏。诗人想象在毗陵(无锡)这片土地上,众多的优秀学子将有幸得到辅斋先生这样的名师指导,预示着教育的薪火相传,以及未来人才辈出的美好前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赞美了辅斋先生的才华与品德,也寄托了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美好愿景,体现了诗人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2)

彭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玉庭上人住持南华

南华金刹倚穷苍,曾是卢师旧道场。

千载有僧来礼法,一溪流水自生香。

宝花台右荒秋雨,锡杖潭空印夕阳。

莫道菩提消息远,孙枝今喜见芬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戴竹堂

清节惟应爱此君,草堂潇洒隔尘氛。

寒声晚送一窗雨,翠色晴翻满槛云。

绕枕暑天风拂拂,漏阶良夜月纷纷。

可能不惜青苔地,容我来看到夕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野步

随意飘飘放杖藜,望中春色入新题。

峰峦水拥云千顷,野径青回雨一犁。

振锡僧归疏竹寺,唤船人隔落花溪。

幽禽可是曾相识,飞过芳林唱复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送黄铦归黄田

才得相逢又别离,况当寒食禁烟时。

东风祖席花前酒,春色归途马上诗。

黄叶村深云树合,青山径仄雨萝垂。

遥知此后频相忆,梁月窥窗意独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