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投装即虚馆,檐溜犹浪浪。
主人眼为青,炽薪燎衣裳。
这首宋朝徐瑞的诗《余自入山距出山五十五日竹屋青灯山阴杖屦忘其痴不了事矣随所赋录之得二十首(其二)解包》,描绘了诗人进入深山后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
首句“投装即虚馆”,写出了诗人进入山中后,卸下行李,入住简陋的山中小屋,环境的清寂与内心的宁静相映成趣。接着,“檐溜犹浪浪”一句,通过描写屋檐滴水的声音,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清凉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平静。
“主人眼为青”,这里的“主人”可能指的是山中的自然景象,或者是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通过“眼为青”这一形象化的描述,传达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炽薪燎衣裳”则描绘了诗人以火炉取暖的情景,虽然生活条件简朴,但通过温暖的火光,诗人的心境得到了慰藉,生活虽苦,却也充满诗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以及在艰苦环境中保持心灵纯净、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境界。
不详
南宋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祖父云岩、叔祖东绿皆善诗,叔父洁山居士,弟可玉、宗玉,从弟楚玉、兰玉皆有文才,次第任散官。所著则《松巢漫稿》,卒年七十一。吴存挽之曰:“善人已矣,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后世知之,当在数十卷松巢之稿!”其见重于当时如此。后许竹南《有怀》诗云:“江北江南老弟昆,三生文会几评论。蚤知倾盖头俱白,悔不连床话共温。洲没草枯芳士歇,巢倾鹤去故枝存。至今惟有湾头月,照我溪南水竹村。”
濛濛穿石罅,片片宿檐端。
如示变灭相,时出复时还。
晃晃纸窗明,簌簌时闻落。
出户欲寻诗,瘦驴双耳卓。
疏声连永夜,寒意薄吟身。
惆怅三生梦,彭城古木春。
出山静而清,遇石何不平。
谁能携素琴,为我写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