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红城子

阔港旁边狭港横,大桥侧畔小桥平。

吠人黄耳穿篱走,唤子青裾出户迎。

寒日树枯山得势,顺风樯稳浪无声。

自知吟写红城景,不让丹青笔作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宽阔的港口旁边有狭窄的港湾,大桥的旁边则是平坦的小桥。
一只黄狗穿过篱笆叫唤,唤着穿着青衣的孩子出门迎接。
寒冷的阳光下,枯树映衬着山峦显得更加险峻,顺风中船帆平稳,海浪悄然无声。
我深知自己在吟咏描绘这座红城的景色,不逊色于任何用丹青描绘的城市画卷。

注释

阔港:宽阔的港口。
狭港:狭窄的港湾。
大桥:大型桥梁。
小桥:小型桥梁。
吠人:叫人的狗。
黄耳:黄色耳朵的狗。
篱走:穿过篱笆。
唤子:呼唤孩子。
青裾:青色的衣裙。
出户迎:出门迎接。
寒日:寒冷的日子。
树枯:枯萎的树木。
山得势:山势险峻。
樯稳:船帆稳定。
浪无声:海浪无声。
红城:红色的城市。
丹青:绘画中的色彩。
笔作城:用画笔描绘城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开篇“阔港旁边狭港横,大桥侧畔小桥平”两句,勾勒出一派江南水网交织的画面,既有宽阔的大港,也有狭窄的小港,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接着“吠人黄耳穿篱走,唤子青裾出户迎”两句,则是描写乡间生活的情景。黄耳可能指的是狗,穿篱而过表现了一种自由自在;而青裾则可能是指农妇的衣着,她们出来迎接某人或事,透露出一种热情好客。

“寒日树枯山得势,顺风樯稳浪无声”两句,则转入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寒冷的阳光下,枯萎的树木在山势的映衬下显得尤为壮丽;而顺风行舟,虽然水波不兴,却也显示了一种稳重和平静。

最后“自知吟写红城景,不让丹青笔作城”两句,是诗人对自己的创作自信的表达。红城可能是指某一特定之地,诗人通过吟咏与书写,将这份景致深深烙印于心中,而不需要借助绘画来固化这种美好。

整首诗语言自然,意境清新,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感受,也颂扬了一种超越物象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过冷泉

未喜亭阴坐,先贪树畔行。

溪浑因雨瀑,岩近得风清。

一饭幽人福,三杯太古情。

尚须冰月挂,来放雪涛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

四面围疏竹,中间著小台。

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

拂拭莓苔石,招携码碯杯。

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过临安海会寺东长桥有怀苏文忠公

竦踊峰环碧玉城,乱蝉争送夕阳明。

飞桥预快登山足,坏塔遥增吊古情。

陈迹几年惊梦幻,清文随处振英茎。

胡床等到三更看,閒过桐乡或驾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过湖至郭氏庵

山色棱层出,荷花浪漫开。

只如平日看,自喜此时来。

杨柳侵船影,蜻蜓傍酒杯。

僧庐须过夜,城禁莫催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