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午睡》由明代诗人许仪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首句“开山第一是庄周”,开篇即点出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影响深远,如同开创了道家思想的先河。接着,“配食陈抟共小休”一句,将庄子与另一位著名的道家人物陈抟相提并论,共同享受着宁静与超脱的生活状态,暗示了诗人在精神层面与古代哲人有着共鸣。
“此老胸中无个事,问余身外更何求”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庄子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人以“此老”自比,表达了自己对内心平静、无欲无求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对他人提出了疑问:在身外之物之外,还有什么值得追求?
“窝能安乐方高枕,国是华胥好烂游”则描绘了一幅理想的隐居生活图景。诗人认为,只有在心灵得到真正的安宁和满足时,才能安心地休息,而这样的生活状态,就如同进入了传说中的华胥国,充满了自由与快乐。这里不仅体现了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也蕴含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最后,“闻道蝶庵堪避世,未须范蠡五湖舟”两句,借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和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避世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在现实世界中,诗人可能面临着某种压力或困扰,希望通过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来寻求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庄子哲学思想的借鉴与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由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向往。